RSS服务 Email Alert

2018年, 第2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8-11-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刘显文,艾伟健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681-68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正颌外科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术者的手术技巧,而且依赖于科学、正确的手术设计与计划。数字化外科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正颌外科术前计划的模式。与传统方法相比,数字化外科辅助的正颌外科术前设计与计划存在诸多不同,它免除了术前石膏模型外科并具有更高的牙合板设计精确度的优势。本文着重对应用数字化虚拟工具进行正颌外科术前设计的工作流程作一述评,以向临床上需要将数字化外科纳入正颌外科术前设计的外科医生提供虚拟手术操作流程参考。

  • 陈泽涛,王小双,张琳珺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688-69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成骨细胞与骨形成的直接联系,传统骨替代材料的研发主要致力于调控成骨细胞系的直接成骨向分化从而达成生物材料介导成骨的目的。然而,骨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揭示局部微环境,尤其是免疫微环境对成骨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骨免疫学理论揭示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联系密切,共用许多细胞因子与调控因子;免疫细胞在骨相关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的研究理念过于强调成骨细胞的直接调控,而忽略对成骨分化微环境的管理。基于这一研究背景,笔者课题组提出基于“骨免疫微环境调控”的骨替代材料研发理念:研发材料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反应诱导产生良好的骨免疫微环境,从而协调成骨与破骨过程,达到最佳骨再生效果。本文综述结合骨免疫学和生物材料免疫调节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基于“骨免疫微环境调控”的研发理念,旨在提高生物材料的临床转化率,更好的为临床骨缺损,尤其是口腔颌骨缺损修复服务,解决颌骨缺损再生修复的科学难题。

  • 基础研究
  • 金振宇,张志宏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699-70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矿化不同阶段犬髂骨骨髓基质细胞(iliac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BMSCs)条件培养液对犬牙周膜干细胞(canine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分析骨髓基质细胞调控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犬骨髓基质细胞和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PDLSCs。取第三代PDLSCs,分别加入髂骨骨髓基质细胞矿化条件培养液(iliac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conditioned medium, I-BMSCs-CM)行间接共培养PDLSCs。Control组:单纯的未诱导的PDLSCs,用含15%FBS的DMEM培养液常规培养;实验组为I-BMSCs-CM组、I-BMSCs-CM-10ds组、I-BMSCs-CM-15ds组。I-BMSCs-CM组:I-BMSCs诱导的PDLSCs;I-BMSCs-CM-10ds组:成骨诱导10 d的I-BMSCs诱导的PDLSCs;I-BMSCs-CM-15ds组:成骨诱导15 d的I-BMSCs诱导的PDLSCs。MTT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qRT-PCR检测PDL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2, Satb2)、核心结合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 OCN);Western blot检测Satb2、Runx2和OC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DLSCs呈长梭形,表达波形丝蛋白,具备成骨及脂向分化能力。生长曲线显示I-BMSCs能促进PDLSCs的增殖,I-BMSCs-CM-15ds促进PDLSCs增殖最为明显(F=342.8,P=0.017)。qRT-PCR和Western blot均能检测到PDLSCs的Satb2、Runx2和OCN的表达,第7天时实验组的PDLSCs的Satb2、Runx2和OCN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I-BMSCs-CM-15ds上调PDLSCs的Satb2、Runx2、OCN蛋白表达最为显著,分别是Control组的3.04倍(FSatb2 = 24.48,P = 0.014)、5.1倍(FRunx2=12.25,P < 0.001)和3.67倍(FOCN=18.35,P=0.022)。结论 矿化程度较高的I-BMSCs更能促进PDLSCs增殖和向成骨样细胞分化,提示终末分化骨细胞可能诱发了PDLSCs的成骨分化。

  • 丁祥龙,王敬旭,郭泽鸿,赖春花,高岩,林曦,徐淑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06-7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RGD肽段修饰的大直径TiO2纳米管的纯钛表面对MG63成骨细胞黏附增殖能力的影响,为种植体表面改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纯钛样本分为4组:①SLA组,通过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large grit,acid-etched,SLA)法在商业纯钛表面制作微米级粗糙的形貌;②SLA+80组,通过SLA法以及阳极氧化法在商业纯钛表面制作微纳混合的形貌;③DOPA组,在经SLA法及阳极氧化法电化学修饰后的钛片表面通过多巴胺(dopamine,DOPA)修饰;④RGD组,使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经过电化学修饰和多巴胺修饰后的钛片表面接枝RGD多肽的生物活性涂层。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各组的表面形貌以及表面元素进行观察分析;将MG63成骨细胞接种到各组钛片表面,对各组表面的生物活性进行检测评价: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早期黏附能力、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qRT-PCR法检测细胞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 FE-SEM及XPS观察显示在钛片表面经过SLA法成功制得微粗糙的表面形貌,通过阳极氧化法可在SLA的表面附加大直径纳米管,通过引入DOPA修饰成功将RGD肽段接枝到纳米管表面。体外细胞实验显示,RGD组与另外3组相比,更利于细胞黏附、增殖(P<0.05),RGD组ALP、OC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强于SLA组、DOPA组(P<0.05)。结论 通过RGD肽段修饰的表面为大直径TiO2纳米管的微纳混合的形貌,其生物学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可用于种植体表面的改良,提高早期骨结合效果。

  • 临床研究
  • 龚振东,房付春,刘丽燕,吴补领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12-71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试验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并辅以半导体激光照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9.4%(χ 2=5.62,P < 0.05)。试验组体征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17 ± 1.49)分、(1.25 ± 1.29)分,对照组体征评分及疼痛VAS 评分分别为(3.55 ± 1.41)分、(2.09 ± 1.24)分,2组体征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体征评分(t=3.805)及疼痛VAS 评分(t=2.655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白芍总苷胶囊能够显著提高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

  • 刘忠俊,张治勇,邝锐芳,曾雄群,卢煜,徐帅妹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17-72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根管(middle mesial canal,MM)和狭区的形态和发生率。方法 调取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要求下颌第一恒磨牙未进行过根管治疗,无牙根吸收和钙化,牙根发育完全。分析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狭区和MM、牙根数目和根管数目等。结果 在217例下颌第一磨牙样本中,8例(3.7%)具有MM,其中2例(0.9%)具有独立的根尖孔。狭区总的发生率为57.1%,其中,在牙根颈1/3峡区的发生率为50.7%,在根中1/3为17.5%,而在根尖1/3为13.4%;峡区在左侧的发生率为61.8%,右侧为52.3%,男性为58.7%,女性为55.8%,左右侧和不同性别的峡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人群超过半数存在峡区,60岁以上的人群,峡区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仅有极小概率的MM具有独立的根尖孔;但近中根峡区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牙根颈1/3,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时,应注意狭区的机械和化学预备。

  • 防治实践
  • 叶晓毅,刘南佑,黄雁红,卢海宾,容明灯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22-72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瓣移植技术与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根面覆盖治疗下前牙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例33~43 Miller Ⅲ 类牙龈退缩伴右下牙敏感的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法,42、43行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瓣移植、33~41行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可吸收胶原蛋白膜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龈退缩。结果 术后3.5个月,42、43取得较理想的根面覆盖效果,敏感症状消失;33~41牙龈根面覆盖与术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42、43根面覆盖效果稳定。结论 利用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瓣治疗牙龈退缩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根面覆盖;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邻面附着丧失的多牙Miller Ⅲ类牙龈退缩效果欠佳。

  • 谭淑仪,陈奕帆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27-73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虚拟牙合架在对重度四环素牙患者进行功能导向的全瓷冠美学修复设计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氧化锆全冠修复,先将患者口内下颌功能运动数据转移到实体牙合架,再经匹配的转移台将上下模型关系等效扫描至数字化设计平台中,运用CAD/CAM软件中虚拟牙合架组件进行数字化修复体咬合面设计,在保留患者原有咬合特征基础上,参考Dawson理想牙合型特征,建立稳定均匀的前后牙正中咬合止点、协调的非正中咬合引导轨迹、后牙呈正中点状咬合接触、上前牙腭侧短线状轨迹引导后牙咬合分离。结果 四环素牙修复完成后,形态排列及颜色获得很好改善,患者对美观满意,功能状态舒适,咬合接触与患者下颌功能运动范围相协调,口内戴入修复体后,经40 μm咬合纸检验,具有清晰正中止点,稳定均匀的双侧咬合接触、流畅便利的前牙咬合引导,无早接触及咬合干扰。术后1年随访,患者口腔清洁维护良好,唇齿位置关系自如,咬合功能稳定、舒适、健康。修复体周软组织健康稳定。结论 应用CAD/CAM系统中虚拟牙合架模块对重度四环素患者进行功能导向的全瓷冠设计,有助于患者快速适应新修复体,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功能美学修复。

  • 综述
  • 张茜柳,魏常博 综述,余东升 审校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34-73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峻,如何能快速高效地检测和抑制耐药菌成为治疗口腔细菌感染的关键因素。作为石墨烯家族的一员,石墨烯量子点因其低分子量、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以及特殊的可调节光致发光性能,可以作为新型抗菌材料、药物载体、光敏材料应用于口腔抗菌领域。本文就其合成方法、一般特性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张倩莉,袁重阳 综述,王晓燕 审校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38-74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技术。它利用高压静电场能够制备多种不同特性的纳米纤维,这些纳米纤维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力学性能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细胞外基质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及功能的表达,已作为支架材料广泛应用于骨、软骨、神经、血管、皮肤等组织工程领域。而静电纺纳米纤维在牙髓再生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简要阐述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过程及生物学特性,并从材料成分和支架结构两方面重点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应用于牙髓再生的研究进展。

  • 王硕,孙雨虹 综述,华先明 审校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11): 743-74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隐适美(Invisalign)正式应用到临床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其隐形、舒适、美观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医患的青睐。Invisalign技术在不断创新,从最初简单牙齿的排齐(G1)、较复杂牙齿的移动(G2)、前牙牙齿转矩的控制(G3)、开牙合的治疗(G4)、深覆牙合的治疗(G5),到第一前磨牙拔除后的治疗(G6)、后牙开牙合的治疗(G7),再到生长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矫正(MA),其适应证几乎覆盖了传统固定矫治的所有领域。但是,由于该技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计算机设计的目标效果与矫治器的临床效能之间仍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实现牙的伸长、去扭转等方面,隐适美效能较低,但其在压低、倾斜移动以及远移磨牙上已表现优异性能。本文就Invisalign G1~G7、Invisalign MA的特点以及不同牙移动方式的效能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