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2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52-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张玉峰, 王宇蓝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53-15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齿缺失伴随着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导致骨量和软组织量不足。种植治疗除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外,还需恢复牙弓的轮廓和外形,引导骨再生术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因其降解时间长、免疫反应低等优点,在临床水平骨增量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操作不便、成骨活性低等问题。血浆基质能有效提高口腔组织再生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固态血浆基质膜、血浆基质骨块),并根据临床常用的骨增量决策方案,即是否能够在理想位置植入种植体以及植入后是否存在骨开裂对水平骨缺损进行重新分类,其中Ⅰ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可供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且种植体周围无骨开裂,但牙槽骨轮廓比非缺牙区凹陷的情况;Ⅱ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根据未来修复体位置确定的种植位点植入理想尺寸种植体后,种植体三侧均有骨,但颊侧骨壁存在骨开裂(骨开裂长度小于种植体长度的50%)的情况;Ⅲ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不足以在理想位置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需要先行植骨恢复骨量以利于种植体植入的情况。本文随后对血浆基质在不同水平骨缺损类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阐述:在Ⅰ类水平骨缺损中主要采用固态血浆基质膜替代胶原膜使用;在Ⅱ类水平骨缺损中使用血浆基质骨块充填种植体植入后的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并在胶原膜表面覆盖固态血浆基质膜;在Ⅲ类水平骨缺损中采用血浆基质骨块替代自体骨块充填缺损区,并用钛钉进行固定,胶原膜和固态血浆基质膜双重覆盖后缝合固定。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引导骨再生术操作以及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 魏媛, 朱雅男, 杨卫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60-16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抑制剂TAK-242对大鼠重度牙周炎骨质吸收的影响,为重度牙周炎寻找辅助治疗手段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18只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其中1组为正常对照组,另外2组以含有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ATCC33277的5-0丝线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磨牙行重度牙周炎建模,分为牙周炎组、TAK-242组;TAK-242组从丝线结扎第1天起,通过尾静脉隔天注射1次溶于DMSO的TAK-242(2 mg/kg),另外两组注射相同体质量比例的DMSO溶剂,连续8周;第8周末处死3组大鼠,获取大鼠上颌骨标本,采用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测量特定位点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的距离评估骨丧失量,并对牙槽骨骨质相关参数和骨质微结构进行分析;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改变;甲基绿染色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牙周炎组与TAK-242组牙槽骨吸收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牙周炎组相比,TAK-242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根吸收位点的骨丧失均显著减轻(P<0.001),骨密度(P<0.05)与骨体积/总体积分数(P<0.01)显著增高,骨小梁数目与骨小梁厚度(P<0.01)相对增多,骨小梁分离度(P<0.01)和骨小梁结构模式指数显著降低。牙周炎组骨质呈现疏松多孔的蜂窝状结构,骨小梁结构恶化,向杆状结构转变;TAK-242组骨质微结构改善,骨量改善,骨小梁分布相对更致密,骨小梁结构与对照组更相似。HE染色发现牙周炎组与TAK-242组牙周附着丧失与牙槽骨吸收较对照组显著;与牙周炎组相比,甲基绿染色表明TAK-242组骨吸收减轻,TRAP染色显示破骨细胞浸润减少(P<0.001)。结论 TLR-4抑制剂TAK-242能缓解大鼠重度牙周炎骨吸收,改善其多孔、稀疏、排列紊乱的炎症性骨小梁结构。

  • 徐万田, 董文睿, 朱文胤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69-17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CDC134(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134)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成骨分化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从牙髓组织中,分离培养hDPSCs,并分别以NC-CCDC134、shCCDC134、CCDC134慢病毒转染hDPSCs,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CCDC134下调组(shCCDC134)、CCDC134过表达组(CCDC134)。流式细胞术检测hDPSCs表面标志物Stro-1、CD105、CD34、CD45;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克隆形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ALP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油红染色检测成脂能力;qPCR检测CCDC134、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Smad家族成员1(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1,SMAD1)的mRNA水平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CCDC134、RUNX2、OCN、BMP-2、SMAD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以BMP-2信号激活剂(BMP-2)和抑制剂(Dorsomorphin)分别干预CCDC134下调及上调的hDPSCs(分组为:shCCDC134、shCCDC134+BMP-2、CCDC134、CCDC134+Dorsomorphin),细胞聚合体移植于裸鼠皮下2个月,HE染色法检测新骨形成。结果 hDPSCs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低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成骨诱导的hDPSCs中CCDC134的表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CCDC134组CCDC134的表达降低,CCDC134组的表达升高(P < 0.05);shCCDC134组的矿化结节减少、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 < 0.05),CCDC134组的指标升高(P < 0.05);shCCDC134组的BMP-2/SMAD1信号通路的相关表达降低,CCDC134组表达升高(P < 0.05)。与shCCDC134组相比,shCCDC134+BMP-2组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 升高、裸鼠皮下新骨形成增加(P < 0.05),与CCDC134组相比,CCDC134+Dorsomorphin组以上指标降低(P < 0.05)。结论 CCDC134通过调控BMP-2/SMAD1信号通路促进hDPSCs成骨分化。

  • 邓文振, 田徐腾越, 李雪微, 董伟, 梁永强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78-18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CHA)复合介孔二氧化硅改性正畸3M粘接树脂的抗菌性能和粘接强度。方法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CHA包封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中(记为CHA@MSNs),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将3M Z350XT流动树脂分为4组,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3%、5%、6.4%的CHA@MSNs,分别为A组:3M+CHA@MSNs(0%),B组:3M+CHA@MSNs(3%),C组:3M+CHA@MSNs(5%),D组:3M+CHA@MSNs(6.4%)。以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测试改性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10倍放大镜观察牙面粘接剂残留,并计算牙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将4组改性粘接剂分别与变异链球菌共同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液OD540值,扫描电镜观察菌斑附着量来评价粘接剂的抗菌性能。结果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HA已成功负载于MSNs之上;扫描电镜下可见CHA与MSNs结合后,MSNs结构发生变化,界限较为模糊且聚集为层状结构。含CHA@MSNs的B、C、D组与未含CHA@MSNs的A组相比,抗剪切强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抗剪切强度数值下降最大,而B组和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A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菌液OD540值结果显示,A、B、C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菌液OD540值最低,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添加质量分数为5%CHA@MSNs抗菌剂抗菌作用显著提高,且不影响其粘接强度。

  • 临床研究
  • 宋月凤, 王文梅, 徐冬梅, 王翔, 李兵, 赵毛毛, 段宁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85-19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AG)分型及其与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叶酸(folic acid,FOL)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70例AG患者(AG组)按照是否伴有舌黏膜糜烂或溃疡分为复杂型AG组和单纯型AG组,65例无口腔黏膜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复杂型AG组、单纯型AG组及对照组外周血的VitB12、FOL及血细胞参数水平,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杂型AG组VitB12水平低于单纯型AG组,且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为(3.52 ± 0.69) × 1012·L-1,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为(11.97 ± 1.70)g·dL-1,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为(4.85 ± 1.16) × 109·L-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为(2.76 ± 0.99) × 109·L-1,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PH)为(1.48 ± 0.44) × 109·L-1,以上结果均低于单纯型AG组(P<0.05);复杂型AG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red blood cell volume,MCV)为(104.90 ± 11.13)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为(34.83 ± 4.56)pg,平 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为(331.09 ± 13.60)g·L-1,以上结果均高于单纯型AG组(P<0.05),FO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VitB12、MCV、MCH、MCHC、WBC、LYMPH、NEUT水平与萎缩性舌炎分型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复杂型AG的VitB12缺乏程度更明显,大细胞性贫血情况尤为突出,且与WBC、NEUT、LYMPH水平具有相关性。

  • 张文, 邹波, 刘建林, 袁道英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91-19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NLR与OSC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文献,纳入结局的指标包括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周围神经侵犯,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23篇文献,共计6 180例患者。分析显示NLR与OS[HR=1.62,95%CI(1.38,1.91),P < 0.001]、DFS[HR=1.48,95%CI(1.24,1.77),P < 0.001]、DSS[HR=1.87,95%CI(1.60,2.20),P < 0.001]呈负相关。此外,较高的NLR值与肿瘤大小[OR=2.68,95%CI(1.84,3.90),P < 0.001]、颈淋巴结转移[OR=1.59,95%CI(1.35,1.88),P < 0.001]、肿瘤分期[OR=2.85,95%CI(2.35,3.47),P < 0.001]、淋巴结包膜外侵犯[OR=1.72,95%CI(1.23,2.40),P=0.001]、周围神经侵犯[OR=1.70,95%CI(1.29,2.24),P < 0.001]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年龄[OR=0.96,95%CI(0.71,1.29),P=0.77)]、性别[OR=1.08,95%CI(0.88,1.33),P=0.55)]、分化程度[OR=1.15,95%CI(0.92,1.43),P =0.2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NLR升高与OSCC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或许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 丁黔川, 冯红超, 韦敬, 叶彬, 王朝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00-20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年人群下颌神经管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贵阳市口腔医院的成年患者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资料1 000例,观察其下颌前行管及其余分支,统计前行管在下颌升支区、磨牙后区、磨牙区的发生率以及到下颌骨各位点的距离。结果 本研究最终观察患者901例(1 802侧),有386例患者发现了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42.84%;有182例患者发现前行管(男性97例,女性85例),占总人数的20.20%(182/901),共发现225侧下颌骨有前行管,左侧下颌有101例,右侧有124例,性别和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行管主要发生在磨牙区、磨牙后区和升支区,而前行管起点在升支区最好发,止点在磨牙区发生最多(P<0.05)。前行管平均长度(L1)为(10.364 ± 3.833)mm;前行管到下颌神经管主干的平均高度(L2)为(3.623 ± 2.035)mm;前行管到牙槽嵴顶的平均高度(L3)为(9.280 ± 3.240)mm。结论 下颌神经管分支普遍存在,男女及左右侧分布无差异;下颌前行管在磨牙区发生率最高。

  • 刘情, 刘清辉, 周静, 邓雪花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07-2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解剖式愈合基台的设计与制作,为临床上提供更多愈合基台的选择。方法 利用Shining扫描仪技术对离体下颌第一磨牙扫描获得牙颈部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数据,以及天然离体牙4个轴面牙颈部的坡度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原理设计制取下颌第一磨牙解剖式愈合基台。结果 测得下颌第一磨牙离体牙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 )向下1 mm近远中径与颊舌径均值为(8.54 ± 0.78)mm、(7.87 ± 0.86)mm,离体牙颊、舌、近中、远中各轴面牙颈部坡度分别为17.53 °、14.41 °、13.40 °、13.43 °,根据下颌第一磨牙天然牙缩小一定比例获得3种不同周径高度为5 mm的解剖式愈合基台。结论 利用Shining扫描及CAD/CAM技术可快速获得下颌第一磨牙解剖式愈合基台。

  • 综述
  • 唐笑怡, 张攀, 王凯燕, 牛丽娜, 焦凯, 肖玉鸿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12-21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参与多种细胞行为的动态细胞器,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决定癌细胞死亡的开关,靶向线粒体已成为OSCC治疗的重点。本文对线粒体与肿瘤发生发展、OSCC治疗以及顺铂耐药性OSCC的关系进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显著改变;线粒体裂变的增加提高癌细胞的侵袭性,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新型药物的出现以及定向药物递送系统纳米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靶向线粒体治疗OSCC的新方法,降低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OSCC的顺铂耐药性通过线粒体途径产生,明确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DNA的突变机制,为靶向线粒体治疗顺铂耐药性OSCC提供新思路。

  • 钟永进, 唐权, 黄睿洁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17-22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是一种从黄连等传统中药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具有抑菌、抗炎、抗骨吸收、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学功效,且副作用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其在牙周炎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小檗碱在牙周炎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牙周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小檗碱可以通过抑制牙周致病菌生长、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以及调控牙槽骨吸收等抑制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效果。但是,牙周炎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仍比较局限,未来需要更多的体内体外研究进一步探讨小檗碱抑制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以及进行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来确定小檗碱对牙周炎的防治效果。

  • 王素苹, 蔡迎春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21-22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降血糖作用外,其还被发现有促成牙本质分化、促成骨分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组织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成骨分化与诱导牙髓细胞分化有关。应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以及探诊出血指数等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发挥防治牙周炎的作用。二甲双胍已被证实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等,在防治口腔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仍处于体外和动物试验阶段,二甲双胍防治口腔疾病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试验停留在对临床指标的评价方面,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 郑吉吉, 罗光云, 吴家媛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25-22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微创开髓(conservative endodontic access cavity,CEC)是微创根管治疗术的第一步,经CEC治疗后的患牙较大程度保留了牙尖嵴和颈周牙本质等牙体硬组织,对于减少患牙的牙体流失及增强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CEC存在多种入路方式及相应的洞型。确定髓腔入路的方法包括X线片定位法、显微CT/锥形束CT定位法以及数字化导板定位法。其中,X线片、显微CT/锥形束CT定位法操作简便,临床较为常用;而较为复杂的根管系统,利用数字化导板可建立更精准的开髓通路,减少牙体硬组织不必要的丧失,但数字化导板定位价格较高,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CEC的洞型包括微创开髓洞型、超保守微创开髓洞型、“Truss”洞型以及切端洞型。CEC洞型与传统开髓洞型的应力分析目前以万能力学试验机加载离体牙、有限元分析法及临床观察为主,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显示保留较多牙体组织的CEC可提高牙齿的抗折强度,但二者之间的抗折能力仍存在争议,在达到牙髓治疗目的与最大限度保留牙体结构之间如何达到平衡,仍需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