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家论坛
    张富贵, 宿玉成, 邱立新, 赖红昌, 宋应亮, 宫苹, 王慧明, 廖贵清, 满毅, 季平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29-23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1
    摘要 (2340) PDF全文 (2870) HTML (1776)   可视化   收藏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重建目标,临床医师需要掌握诊疗原则与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与国外的相关临床指南,从牙槽骨缺损分类、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方面,对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技术进行了总结,形成专家共识。本共识建议:根据牙槽骨缺损与预期种植体植入位点的关系将缺损分为Ⅰ-0、Ⅰ-Ⅰ、Ⅱ-0、Ⅱ-Ⅰ及Ⅱ-Ⅱ五种类型。其中Ⅰ-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引导骨再生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Ⅰ-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均未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或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Ⅱ-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厚度 ≤ 4 mm)或牙槽嵴劈开术(厚度 > 4 mm)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或经牙槽嵴顶/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Ⅱ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且均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引导骨再生术联合使用刚性支架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延期种植。本共识可为临床医生在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方案选择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 综述
    马建斌, 薛超然, 白丁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78-28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8
    摘要 (1500) PDF全文 (2768) HTML (1080)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影像资料处理、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等领域,研究表明,其能简化医生临床任务,快速提供分析处理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口腔正畸诊疗方面,人工智能可辅助用于二维及三维头影测量快速定点,此外,也广泛应用于三维牙模信息的高效处理与分析,并在决策正畸治疗是否需要拔牙、辅助判断生长发育阶段及正畸预后和美学评估中具有优势。尽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受限于训练数据资料的数量与质量,但将其与正畸临床诊疗相结合,可提供更快更有效的分析诊断,为更准确的诊疗决策提供支持。本文就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口腔正畸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正畸医生在临床中理性看待和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于正畸临床诊疗,以促进口腔正畸智慧化诊疗流程进一步发展。

  • 目录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04-304.
    摘要 (245) PDF全文 (2722)   可视化   收藏
  • 基础研究
    李莉芬, 朱亚琴, 江龙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45-25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3
    摘要 (916) PDF全文 (2572) HTML (40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体外模拟细胞缺血缺氧,观察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内质网应激变化,为缺血缺氧条件调控hDPCs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无糖DMEM培养液联合低氧培养(体积分数2%O2)构建hDPCs OGD模型,体外模拟hDPCs缺血缺氧,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实验组:OGD处理0、2、4、8 h。MTT检测hDPCs OGD处理0、2、4、8 h后细胞存活率;qRT-PCR检测hDPCs内质网应激关键分子:剪切X盒结合蛋白1(splicing x-box binding protein 1,sXBP1)、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hosphorylat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like ER-resident kinase,p-perk)、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p-eIF2α)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OGD处理0 h,OGD培养hDPCs 2、4、8 h后,死亡细胞增多,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OGD处理4 h后,hDPCs内质网应激关键信号分子sXBP1、ATF4、CHOP mRNA表达水平升高;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p-perk、p-eIF2α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PCs OGD培养条件下内质网应激水平明显升高。

  • 综述
    李霞, 路瑞芳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89-29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10
    摘要 (1771) PDF全文 (2452) HTML (1218)   可视化   收藏

    种植体周炎骨缺损的重建效果依赖于骨缺损形态特征,本文就种植体周炎骨缺损的形态分类及治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文献回顾表明,种植体周炎骨缺损形态分类包括临床分类和影像学分类,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是Renvert分类,根据骨壁数目分为四壁骨袋、三壁骨袋、二壁骨袋、一壁骨袋及骨开裂,对种植体周炎的治疗计划具有指导意义。种植体周炎的治疗需根据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轻度骨缺损的种植体周炎采用非手术治疗;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体周炎建议拔除种植体;而中度骨缺损的种植体周炎,根据骨缺损形态进一步判断:对于四壁骨袋、三壁骨袋及骨开裂,多采用骨再生性手术治疗,对于浅的二壁骨袋、一壁骨袋以及水平骨吸收,多采用骨切除性手术。但是大部分种植体周炎同时存在多种骨缺损形态,需联合应用骨再生性手术和骨切除性手术。

  • 临床研究
    张琪, 南欣荣, 闫星泉, 张泽君, 赵佳雄, 任晓彦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58-26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5
    摘要 (927) PDF全文 (2382) HTML (65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IgG4相关疾病在头颈部的临床表现,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的患者2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确诊患者唾液腺体均可触及肿大质硬包块,CT显示肿大腺体内不规则高密度影像、均匀强化,部分患者伴有口腔、鼻腔、鼻窦、咽喉部等黏膜增厚、肿块样变,多数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 g/L)。所有患者头颈部受累唾液腺、泪腺腺体、受累黏膜、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21例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所受累腺体内及黏膜处肿块(包括头颈部及其他组织)均消失,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随着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后会再次复发、甚至出现加重。结论 对于单个颌下腺、腮腺内肿物和伴有其他唾液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首选CT鉴别腺体内肿物性质,并结合血液检查、病变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上明确诊断为IgG4相关疾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获得良好预后,并需要长期随访,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综述
    周颖欣, 何泽, 刘瑶, 宋健, 许春炜, 罗恩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83-28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9
    摘要 (950) PDF全文 (2338) HTML (483)   可视化   收藏

    正颌手术后髁突移位可导致患者复发以及出现颞下颌关节症状。为减少术后髁突移位,众多髁突定位技术运用于临床中。旨探讨髁突定位技术预防术后出现关节症状及复发的有效性,本文回顾近20年内国内外正颌术中髁突定位技术的相关文献,经文献归纳发现,定位技术以稳定术前髁突位置为最终目的,可分为非计算机辅助和计算机辅助定位技术。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髁突定位装置(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ondylar positioning devices,CAD/CAM CPDs)定位效果最佳,由牙支持式与骨支持式导板组成。其余各技术定位效果由高到低排序:CAD/CAM钛板定位>手法定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影像定位系统。各定位技术的精准度可达到与髁突术前位置相差1~2 mm与1°~2°,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以及关节症状,为不同级别的外科医生和不同难度的病例提供临床参考。该领域仍缺乏大样本和长时间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现今髁突定位技术,提升其临床实际效用及开拓新型定位技术。

  • 基础研究
    温凌杜, 王子弘, 张国明, 赖茜, 杨宏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51-25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4
    摘要 (1227) PDF全文 (2260) HTML (79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数据库构建的OSCC诊断模型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OSCC和正常对照样本的RNA-seq表达数据,通过R软件对表达数据进行归一化和差异表达分析,以筛选出DEGs,并同时对DEGs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以发现主要生物学特征。随机选取RNA-seq中DEGs表达数据的70%作为训练集以及30%作为测试集后,应用PCA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与诊断OSCC相关的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s,PC)构建PCA模型,再分别绘制训练集和测试集PCA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估PCA模型对OSCC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OSCC和正常对照样本的RNA-seq表达数据分别为330例、32例。以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01和|log2FC|(|log2 fold change|)>4为阈值,共筛选出159个下调和248个上调DEGs,主要富集在中间纤维、黑素体膜等细胞成分,以及色素和唾液相关的生物过程;主要参与唾液分泌、酪氨酸代谢等通路(P.adjust<0.05和Q<0.05)。将DEGs拟作为诊断OSCC的肿瘤标志物,对训练集行PCA分析显示,主成分前3位PC1、PC2、PC3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0.873、0.100、0.023,三者累计方差的贡献率为0.996,主成分前3位PC1、PC2、PC3包含颌下腺雄激素调节蛋白3B(submaxillary gland androgen regulated protein 3B,SMR3B)、富含脯氨酸27(proline rich 27,PRR27)、组蛋白3(histatin 3,HTN3)、抗凝素(statherin,STATH)、胱抑素D(cystatin D,CST5)、包含 A 族成员2的BPI折叠(BPI fold containing family A member 2,BPIFA2)、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Hae Ⅲ亚家族 2(proline rich protein Hae Ⅲ subfamily 2,PRH2)、角蛋白 35(keratin 35,KRT35)、组蛋白1(histatin 1,HTN1)、淀粉酶α1B(amylase alpha 1B,AMY1B)。进一步结合三者的特征向量构建OSCC的PCA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中显示该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2、0.844,均高于其他基因。结论 基于PCA法和DEGs构建的以SMR3B、PRR27、HTN3、STATH、CST5、BPIFA2、PRH2、KRT35、HTN1和AMY1B表达水平为基础的OSCC诊断模型有较高的诊断优势,可为OSCC的早期基因诊断以及PCA模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临床研究
    汪玲, 蔡立宏, 练其武, 肖海清, 徐红, 柳志文, 周中苏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72-27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7
    摘要 (820) PDF全文 (2122) HTML (3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供体牙模型及受区牙槽窝模型辅助自体牙移植术的效果。方法 收集12例因牙折或牙槽骨广泛吸收而无法保留的第一或第二磨牙,将其锥形束CT数据导入Mimics数字化设计软件中,选取匹配度最高的第三磨牙作为供体牙,3D打印出供体牙及受区牙槽窝模型进行术前模拟移植术。术中在供体牙模型引导下进行受区牙槽窝及供体牙的预备,将供体牙移植于受区。术后3、6、12个月复查锥形束CT评估骨重建及牙周膜状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选择根尖孔已完全闭合的第三磨牙作为供体牙即刻移植于磨牙区。7例受区牙槽窝术前存在感染,其中1例因受区患牙感染致牙槽骨广泛吸收。12例手术短期恢复良好,均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其中11例移植牙成功,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1例在术后14个月时出现牙根吸收。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能够辅助匹配最合适的供体牙,术前完成受区牙槽窝精准预备,减少供体牙在体外的暴露时间和移植到牙槽窝内的试放次数,有助于自体牙移植成功。

  • 临床研究
    王浩然, 王映, 葛良玉, 李志萍, 邵翠玲, 孟箭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45-34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6
    摘要 (870) PDF全文 (2109) HTML (42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张力对改良前臂皮瓣(使用前臂供区皮片关闭前臂术创)供区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名经前臂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术前记录患者双手握力及腕关节活动度,前臂供区关创,使用前臂供区的三角形全厚皮片关闭部分术创,另一部分术创直接拉拢缝合,供区关创时用拉力计测量张力。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供区创口有无坏死、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及供区侧前臂握力及腕关节活动度、外形满意度。结果 12例患者中仅1例高龄患者术后供区皮片近腕侧坏死情况,该患者平均张力为0.65 kg,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其余患者术后供区未出现并发症。12例患者平均张力大小为(0.51 ± 0.05)kg。12例患者术前术后握力分别为(23.7 ± 10.3)kg、(22.3 ± 10.7)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872,P<0.001);术前术后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掌屈(47.6 ± 8.3)°、(45.8 ± 5.8)°;背伸(54.6 ± 3.2)°、(53.9 ± 2.3)°;桡偏(37.0 ± 2.3)°、(36.1 ± 2.2)°;尺偏(27.1 ± 1.9)°、(26.4 ± 1.3)°。四个方向的活动度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依次为1.64、1.636、2.116、1.412,P值依次为0.129、0.13、0.058、0.186。12例患者对术后前臂供区外形均较满意。结论 改良前臂皮瓣供区缝合时平均张力在0.5 kg以下时,前臂供区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供区功能的影响小,患者对供区外观满意度较高。

  • 专家论坛
    张玉峰, 王宇蓝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153-15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1
    摘要 (1526) PDF全文 (2085) HTML (727)   可视化   收藏

    牙齿缺失伴随着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导致骨量和软组织量不足。种植治疗除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外,还需恢复牙弓的轮廓和外形,引导骨再生术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因其降解时间长、免疫反应低等优点,在临床水平骨增量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操作不便、成骨活性低等问题。血浆基质能有效提高口腔组织再生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固态血浆基质膜、血浆基质骨块),并根据临床常用的骨增量决策方案,即是否能够在理想位置植入种植体以及植入后是否存在骨开裂对水平骨缺损进行重新分类,其中Ⅰ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可供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且种植体周围无骨开裂,但牙槽骨轮廓比非缺牙区凹陷的情况;Ⅱ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根据未来修复体位置确定的种植位点植入理想尺寸种植体后,种植体三侧均有骨,但颊侧骨壁存在骨开裂(骨开裂长度小于种植体长度的50%)的情况;Ⅲ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不足以在理想位置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需要先行植骨恢复骨量以利于种植体植入的情况。本文随后对血浆基质在不同水平骨缺损类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阐述:在Ⅰ类水平骨缺损中主要采用固态血浆基质膜替代胶原膜使用;在Ⅱ类水平骨缺损中使用血浆基质骨块充填种植体植入后的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并在胶原膜表面覆盖固态血浆基质膜;在Ⅲ类水平骨缺损中采用血浆基质骨块替代自体骨块充填缺损区,并用钛钉进行固定,胶原膜和固态血浆基质膜双重覆盖后缝合固定。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引导骨再生术操作以及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
    杜文, 彭歆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61-36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9
    摘要 (999) PDF全文 (2063) HTML (536)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以及医疗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工作中逐步得到应用,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工作,提升诊疗效率和诊断准确性。近年来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医疗图像的识别上,常用的方法是由专家对大量图像进行标注,供机器学习图像特征,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诊断。现有研究已经能通过AI技术对影像学图像、病理切片和肿瘤外观照片等进行智能化分析,实现对肿瘤的诊断。现阶段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样本量过小、研究问题局限和数据模态单一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算法的不断完善以及大量优质数据的积累逐步解决。未来AI技术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综合多种来源医疗数据,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探索利用各种无创、易行的新方法早期发现肿瘤,彻底改变现有诊疗模式。

  • 基础研究
    迟增鹏, 周建华, 李文健, 王莹, 徐晓妹, 陈正岗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37-24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2
    摘要 (860) PDF全文 (2041) HTML (4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RhoA基因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液氮冻存的20例SACC及正常癌旁组织研磨匀浆,分别提取总RNA和总蛋白检测RhoA的表达情况。同时构建RhoA-siRNA转染2个细胞株SACC-LM和SACC-83细胞进行细胞学实验,实验分为实验组(转染RhoA-siRNA基因),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NC基因)和空白对照组。通过qRT-PCR检测各组细胞RhoA的mRNA表达并确定转染效率;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RhoA及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分子(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表达;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分析各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癌旁组织相比,Rho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SACC组织中增高(P < 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Rho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增加,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 < 0.01);实验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 < 0.01)。结论 RhoA在SACC组织中表达增高;体外沉默RhoA基因可有效抑制SACC-LM和SACC-8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通过作用EMT影响SA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 专家论坛
    叶青松, 彭友俭, 骆瑜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9): 609-61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9.001
    摘要 (1636) PDF全文 (2025) HTML (1371)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是一类由活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其内携带RNA、DNA、蛋白质、脂质等多种信号分子,起到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作用,从而调控生理病理过程。外泌体的提取技术包括差速离心技术、等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尺寸排阻色谱技术、超滤技术、聚合物共沉淀技术、免疫亲和技术、微流控分离技术等,这些提取技术各有优缺点,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外泌体的提取标准;而且不同细胞来源及培养条件下的外泌体其特异性蛋白和遗传物质表达有所不同,从而表现特征和功能也存在差异;因此,目前外泌体多用于临床前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尚存在困难和挑战。本文总结了外泌体在现阶段研究领域中的进展,归纳了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征和应用、优缺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外泌体的性能;同时建议需要完善外泌体提取和制备的标准化流程为外泌体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
    林瑶, 黄静, 薛晓娟, 张欢, 冯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50-35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7
    摘要 (996) PDF全文 (2021) HTML (54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硫酸羟氯喹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报告的硫酸羟氯喹ADR报告,对其年龄、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合并用药、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报告中未见严重ADR报告,60岁以上患者占报告总体53.85%,且出现ADR的时间明显早于60岁以下患者。61.54%的ADR累及多器官,且46.15%报告中出现视神经毒性。结论 在使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过程中应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需高度关注60岁以上用药人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综述
    孙岩, 程磊, 彭显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300-30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12
    摘要 (989) PDF全文 (2014) HTML (447)   可视化   收藏

    唾液外泌体是指存在于唾液中的直径在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随着近年来技术手段的发展,大量研究揭示唾液外泌体在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唾液外泌体CD9及CD81通过调控细胞粘附及运动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唾液外泌体miR-24-3p通过作用于PER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唾液外泌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mRNA抑制炎症组织的破坏等,具有作为诊断口腔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因此,唾液外泌体可作为口腔疾病潜在的预后和诊断标志物。唾液外泌体除与口腔疾病,如口腔癌、牙周炎、口腔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等有关外,还同远处部位肿瘤如胰腺癌、肺癌等及系统性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唾液外泌体对口腔、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开发唾液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 专家论坛
    陶谦, 袁哲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2): 77-8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2.001
    摘要 (1010) PDF全文 (1977) HTML (414)   可视化   收藏

    TNM分期作为评估口腔癌患者预后的常用方法,多年临床应用证明其存在仅局限于分析患者临床病理数据的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已广泛应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备高效、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优势,可以充分挖掘和分析海量的医学数据,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在口腔癌预后分析方面,深度学习能够高效处理与分析分别以淋巴细胞、灰度协调矩阵(gray level coocrrencr matrix,GLCM)和基因图谱为代表的病理、放射影像和分子图像等患者资料,并据此进行准确的预后判断;通过辅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尽管目前深度学习在口腔癌患者预后研究中存在供给数据量不足、缺乏实际临床应用等缺陷,但其已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专家论坛
    陈蕾, 王莹莹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05-31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1
    摘要 (1211) PDF全文 (1933) HTML (1232)   可视化   收藏

    恒牙外伤根折是一种涉及到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组织、牙周膜韧带甚至周围牙槽骨的病损,高发于10~20岁,大多涉及美学要求较高的上颌前牙区域。对于根折的恒牙,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维持患牙的生理和功能的完整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根折线的位置较大程度决定了后续治疗方案及患牙的预后,临床医师多根据根折线的位置水平对根折前牙进行分类:根尖段、根中段、根颈中段和根颈部根折。采用三维成像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检查可最大程度避免误诊和漏诊。恒前牙外伤根折的序列治疗包括了应急治疗、牙髓活力监测和后续并发症处理。应急治疗主要包括局部麻醉、指法复位移位的牙冠、影像学检查确定复位位置、调牙合、弹性夹板固定4周(颈部根折固定时间可长达4个月)。根折病损的修复过程由多组织参与,及时规范地处理牙根折创伤并密切随访观察,患牙预后较好,根折线越靠根尖,远期存活率越高。根折患牙的愈合方式及预后转归,除了根折线的位置外,还受诸多临床因素的影响,包括冠端牙体组织移位及移位程度、牙髓的病理状态、患者的年龄及牙根的发育情况、及时良好的复位、根折固定夹板的种类、合并其它损伤。医师需密切随访,综合判断根折线冠段牙髓是否发生感染。只有临床出现明确根折线感染征象时,才需要补充根折线冠段根管治疗。本文就根折牙外伤的分类、诊断、应急治疗、随访序列治疗,预后评估及预后影响因素作述评,以期为临床医师处理恒前牙根折外伤牙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
    葛少文, 廖圣恺, 展昭均, 李孝亮, 耿琳雅, 周琦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66-27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06
    摘要 (985) PDF全文 (1928) HTML (54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T1-2N0M0)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原发灶扩大切除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END),39例原发灶扩大切除、颈部观察随访(neck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NOF)。对患者的pT分期、病理分级等组织病理学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END组和NO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END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显著优于N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层分析后,病理T2(pT2)分期患者,END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20),其中,中低分化组患者END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13)。结论 END能显著控制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肿瘤为pT2分期或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者,积极行END能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 综述
    赵维家, 张鹏飞, 金晓婷, 金小刚, 傅柏平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2): 127-13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2.009
    摘要 (1155) PDF全文 (1920) HTML (632)   可视化   收藏

    视错觉指人眼观察的景象与客观呈现的景象不完全一致的现象。本文从视错觉原理出发,结合临床应用,从修复体颜色、形状以及颜面部美学设计等角度阐述口腔临床工作中的视错觉现象。颜色的同色异谱现象、颜色的恒常性以及谢弗勒尔错觉提示修复体颜色的个性化表达及以及周围环境对颜色的影响,技师制作修复体时的背景光线应与比色背景光线一致;波根多夫错觉与斜塔错觉提示人眼在口腔内观察的局限性,口腔内扫描技术可代替人眼观察、检查牙体预备的质量;面部扫描、头影测量等检查手段也可减少人眼观察时参考物对结果的主观影响;艾宾浩斯错觉则提示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影响。在口腔诊治时术者应注重修复体与颜面部的协调,同时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个性化特征,力求和谐的美学呈现。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视错觉现象在口腔诊疗中的具体影响,加强医生-技师-患者三者间沟通,医师务必认识视错觉降低主观偏差对临床规范化操作的影响;合理利用视错觉,让患者呈现个性化的牙齿和颜面部的和谐美。

  • 综述
    张华英, 赵雨薇, 于海洋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4): 295-29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4.011
    摘要 (702) PDF全文 (1888) HTML (249)   可视化   收藏

    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但钛表面的生物活性会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影响其最终的骨结合效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紫外线光功能化技术不改变成品种植体的表面形貌,适合多数品牌的成品种植体表面处理。本文从紫外线光功能化技术对钛表面特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现状等方面对紫外线光功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前研究表明,紫外线光功能化后的钛表面表现为超亲水性,钛表面的生物活性提高,从而加速和增强骨形成,获得更好更快的骨结合,提高种植手术的成功率,适合椅旁操作,是一种有潜力的椅旁临床新技术。

  • 基础研究
    苏雨童, 侯兰, 姜冰, 郑艮子, 刘源, 王瑶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21-32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3
    摘要 (1025) PDF全文 (1875) HTML (107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LED红光对人根尖乳头干细胞(human 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hSCAP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hSCAPs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和流式鉴定获得,分别用1、3、5、7 J/cm2 LED红光照射。CCK-8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定量活性检测、茜素红定量检测分析成骨分化。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5 J/cm2 LED红光对hSCAPs中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3、5、7 J/cm2 LED红光照射促进hSCAPs的增殖(P<0.05);不同能量LED红光在不同的时间点照射对hSCAPs增殖的促进作用有差异(P<0.05);在成骨诱导培养下,光照后第7天和第14天,LED红光照射促进hSCAPs的成骨分化,且5 J/cm2 LED红光照射促进作用最明显(P<0.05);5 J/cm2 LED红光照射上调SCAPs中ALP、Runx2、OCN、OPN和BS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 结论 LED红光照射促进hSCAPs增殖和成骨分化。

  • 临床研究
    周丽静, 戴东晓, 石亚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2): 123-12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2.008
    摘要 (1000) PDF全文 (1812) HTML (68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Nd:YAG激光联合阿昔洛韦乳膏治疗唇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唇疱疹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Nd:YAG激光联合3%阿昔洛韦乳膏治疗为观察组,单纯涂抹3%阿昔洛韦乳膏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痂、脱痂、止痛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7 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7/3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结痂、痂皮脱落和止痛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Nd:YAG激光联合3%阿昔洛韦乳膏治疗唇疱疹,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 基础研究
    谢丽丽, 张慧彦, 王子璇, 李碧榕, 李珍, 孟维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14-32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2
    摘要 (1048) PDF全文 (1804) HTML (105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甲硫氨酸(D-methionine,D-Met)通过调控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清除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实验确定D-Met的有效浓度。分别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和成熟生物膜裂解实验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Met,检测生物膜生物量、胞外多糖量、生物膜形态、细胞膜完整性以及 c-di-GMP的含量变化。结果 D-Met < 40 mmol/L为生物安全浓度。在生物膜形成抑制和成熟生物膜裂解实验中,D-Met ≥ 20 mmol/L降低了生物膜生物量和胞外多糖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D-Met ≥ 20 mmol/L时,细胞外基质和细菌密度显著降低。透射电镜结果表明,35 mmol/L D-Met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导致了细胞膜破裂,并增加了成熟生物膜裂解时细胞膜的通透性。C-di-GMP水平随着D-Met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D-Met ≥ 20 mmol/L可通过抑制c-di-GMP水平清除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

  • 综述
    车会凌, 胡顺铭, 林思, 王瑄, 黄原源, 尹伟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66-37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10
    摘要 (1018) PDF全文 (1800) HTML (492)   可视化   收藏

    牙菌斑pH检测技术可检测龋风险,辅助预防龋病,其理论成熟、操作相对简单。由于临床龋风险检测技术的需求提高,微电极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可实现牙菌斑pH检测的微电极种类也逐渐增加。现有电极技术主要包括微型玻璃电极、金属氧化物微电极以及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微型玻璃电极首先被应用于牙菌斑pH值的检测,但其结构薄弱,其中氧化铱微电极以其高强度、响应性优良的特点,成为近年来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接触法龋风险检测电极。金属氧化物微电极可以有效弥补玻璃电极强度不足的问题。随着电极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加小型、灵敏的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另外,为了克服接触法破坏菌斑结构的问题,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光学测定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无接触牙菌斑pH检测。未来的研究将在保证微小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电极的强度及性能,并向无接触检测方向发展。

  • 综述
    娄静扬, 耿欣荣, 高慧萌, 范东阳, 赵昕, 王强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77-38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12
    摘要 (1082) PDF全文 (1789) HTML (512)   可视化   收藏

    含铜钛合金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骨外科和口腔种植等领域。巨噬细胞是合金植入人体后介导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并且直接影响合金长期服役的稳定性。含铜钛合金由于铜的添加,赋予了合金抗菌性能,一方面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另一方面促进巨噬细胞极化激活,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引发体内炎症反应。然而,目前关于含铜钛合金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类型尚无定论,铜离子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仍未统一。本文对已发表的关于含铜钛合金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行总结,分别从材料类型、表面处理、加工方式和细胞的培养方式、培养密度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且对医用含铜钛合金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改变含铜钛合金的性能,如加工方式或表面处理等,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以期为医用含铜钛合金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防治实践
    吴芷静, 何灏逾, 于雪婷, 马飞, 刘秋林, 曾晓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55-36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8
    摘要 (923) PDF全文 (1779) HTML (42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小学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的防龋效果与经济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5年11月对项目地区农村一年级学生的患龋情况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对目标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项目干预,干预方法包括口腔保健物品发放、口腔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等。2020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在一年级接受项目干预且2020年仍在读的六年级学生纳入为干预组,期间外校转入未能接受项目干预的六年级学生纳入未干预组。通过分析项目干预组、未干预组共2 652名11~13岁儿童的龋病流行病学资料以评估防龋效果,采用结构分析法进行项目的成本测算,使用TreeAge pro2019建立决策树模型并纳入效果参数、成本参数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与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龋率54.8%,龋均1.36 ± 1.64,均低于未干预组,两组的患龋率、龋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显示每避免1名儿童患龋花费319.83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干预组的患龋人数为经济学效果的最敏感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本项目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概率为92.2%。结论 该项目的口腔健康促进模式具有良好的防龋效果和经济学效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完善并推广该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 临床研究
    徐若男, 魏奕茹, 刘珂, 古丽努尔·阿吾提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38-34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5
    摘要 (932) PDF全文 (1766) HTML (47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公共数据库、VIP数据库,搜索有关内窥镜辅助SR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9月15日。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应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11篇,经筛选后纳入5篇定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4 mm ≤ PD<6 mm的位点,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内窥镜辅助组与单纯SRP组间的P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D ≥ 6 mm的位点在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各位点内窥镜辅助组PD值较单纯SRP组更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PLI、AL、B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辅助使用内窥镜与单纯SRP相比,在深牙周袋(PD ≥ 6 mm)患者中具有更好地减小PD的作用,但对于PLI、AL、BI等临床指标,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无差异。

  • 临床研究
    刘情, 刘清辉, 周静, 邓雪花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07-2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8
    摘要 (906) PDF全文 (1762) HTML (46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解剖式愈合基台的设计与制作,为临床上提供更多愈合基台的选择。方法 利用Shining扫描仪技术对离体下颌第一磨牙扫描获得牙颈部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数据,以及天然离体牙4个轴面牙颈部的坡度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原理设计制取下颌第一磨牙解剖式愈合基台。结果 测得下颌第一磨牙离体牙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 )向下1 mm近远中径与颊舌径均值为(8.54 ± 0.78)mm、(7.87 ± 0.86)mm,离体牙颊、舌、近中、远中各轴面牙颈部坡度分别为17.53 °、14.41 °、13.40 °、13.43 °,根据下颌第一磨牙天然牙缩小一定比例获得3种不同周径高度为5 mm的解剖式愈合基台。结论 利用Shining扫描及CAD/CAM技术可快速获得下颌第一磨牙解剖式愈合基台。

  • 综述
    王佳琴, 何虹, 汪颖, 邓晓桐, 孙铭婕, 刘啸晨, 陈怡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2): 134-13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2.010
    摘要 (953) PDF全文 (1731) HTML (444)   可视化   收藏

    髓腔固位冠是一种全冠和超嵌体的改良型,兼具粘接固位和髓腔机械固位。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是口腔修复体最常见的评价标准,笔者就近年来髓腔固位冠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临床常用的修复材料如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及树脂基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基本都具有临床可接受的边缘密合性;氧化锆是临床常用的陶瓷材料,但有不可再修复的根折风险;与氧化锆陶瓷材料相比,树脂基陶瓷、玻璃陶瓷如二硅酸锂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较少出现不可再修复的缺陷,但其强度不及氧化锆。同时,牙体预备方式如髓腔固位冠类型、髓腔固位深度、髓腔洞形轴壁外展度以及牙合面厚度均对髓腔固位冠的机械强度存在影响。釉锆作为一种新型氧化锆材料,与传统氧化锆有相似的弹性模量(210 GPa),但美观性更佳,且与髓腔固位冠一样适合于咬合空间不足的短冠患者。如何进行改良以降低氧化锆制作髓腔固位冠修复失败后的根折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临床研究
    王景蓉, 高姗姗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2): 103-11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2.005
    摘要 (1132) PDF全文 (1723) HTML (81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治疗性义齿对无牙颌患者义齿空间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性评估。方法 对20例接受治疗性义齿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满意度问卷调查,填写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收集义齿空间、义齿组织面、咬合印迹、哥特式弓描记图像、黏膜状态、偏侧咬合状态、咬合力、固位稳定、患者咀嚼能力、义齿满意度及OHIP-14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受试者通过治疗性义齿的治疗,义齿空间得到改善,义齿的组织面的组织调理剂逐渐分布均匀,咬合印迹逐渐对称、均匀,哥特式弓描记图像显示关节、神经和肌肉逐渐稳定,口腔黏膜转变为健康状态,偏侧咬合情况有所改善,咬合力、固位稳定性和主、客观咀嚼能力也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在治疗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OHIP-14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客观咀嚼能力与义齿的固位稳定性、主观咀嚼能力和义齿满意度呈正相关;而与OHIP-14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治疗性义齿有助于恢复理想的无牙颌义齿的空间,并且能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和咀嚼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与推广的潜力。

  • 防治实践
    廖阳阳, 谢成婕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1): 57-6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1.010
    摘要 (1147) PDF全文 (1703) HTML (81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传统隧道技术(tunnel technique,TUN)与经前庭沟切口的骨膜下改良隧道技术(vestibular incision subperiosteal tunnel access,VISTA)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瓣(connective tissue graft,CTG)移植进行根面覆盖治疗上前牙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牙龈退缩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13-14,22-23 Miller I类牙龈退缩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法,22、23 行TUN联合CTG移植,13、14 行VISTA联合CTG移植治疗牙龈退缩。术后进行测量牙龈退缩高度(gingival recession height,GRH)、牙龈退缩宽度(gingival recession width,GRW)、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KW),且进行根面覆盖美学评分(root coverage esthetic score,RES)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术后13、14、22、23取得完全的根面覆盖效果,两种术式的术后效果均稳定, GRH、GRW降低,KW增加;根面RES评分均为10分;术后VISTA+CTG患者VAS为6,较TUN+CTG的VAS高。结论 TUN+CTG和VISTA+CTG术式均可以有效地治疗牙龈退缩,美学效果较好,患者满意,VISTA增加附加切口使临床操作更为简便,但舒适感较差。

  • 临床研究
    刘子建, 王兴, 韩莹, 刘宏伟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30-33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04
    摘要 (724) PDF全文 (1680) HTML (2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需要纳入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会议形成了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初稿,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收集专家意见,并计算投票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差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积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第一轮德尔菲法根据参考文献及专家讨论共纳入8个临床问题(光动力照射剂量主要参考要素、具体参数、光源选择、疗效的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案、给药浓度、对角化增厚的病损是否需要预处理和给药方式)的12个结局指标(主要参考要素包括光子积分通量、功率密度、照光时间和光斑直径;具体参数为光子积分通量为100 J/cm2,功率密度为100~600 mW/cm2、光源选择(630 ± 5)nm波长的二极管激光器;以病损大小变化作为评价标准;以局部麻醉为主,辅以低温及间歇性激光照射的方法作为治疗前的镇痛方案;对角化增厚的病损需要预处理;ALA的给药浓度定为20%)。第二轮共89位专家填写问卷,对6个临床问题(光动力照射剂量主要参考要素、具体参数、光源选择、疗效的评价标准、给药浓度和给药方式)的9个结局指标(主要参考要素包括光子积分通量、功率密度、照光时间;具体参数为光子积分通量为100 J/cm 2,功率密度为100~600 mW/cm2;光源选择(630 ± 5)nm波长的二极管激光器;以病损大小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光敏剂ALA给药浓度定为20%),均给予非常重要的评定,其余3个予重要的评定,一致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照射剂量、给药方式及浓度、疗效的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的预防及预处理方案,专家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达成共识。

  • 综述
    陈宥任, 罗云, 王敏, 郝亮, 岳源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5): 372-37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5.011
    摘要 (737) PDF全文 (1646) HTML (265)   可视化   收藏

    全瓷修复体因兼具美观性及高强度在口腔修复中被广泛应用。玻璃陶瓷及氧化锆全瓷材料是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全瓷材料。然而,当全瓷修复体因边缘微渗漏、继发龋等问题需要拆除时,其高强度和高粘接强度极大地增加了拆除难度。近年来,临床医师开始尝试使用Er: YAG激光拆除全瓷修复体。研究表明,Er: YAG激光可以安全高效地应用于玻璃陶瓷修复体的拆除,对于较薄的氧化锆修复体也能发挥作用。全瓷修复体材质及厚度、水门汀类型、激光功率等多种因素均可以影响Er: YAG激光的作用时间。然而,目前研究局限于病例报道及体外研究,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Er: YAG激光拆除全瓷修复体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激光频率、粘接剂类型、基牙对拆除速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防治实践
    王浩, 张曦丹, 任薇, 岳莉, 甘雪琦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1): 51-5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1.009
    摘要 (982) PDF全文 (1642) HTML (70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四维微笑设计为主导、以面部流线为参考体系的全程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例前牙区散在间隙患者进行四维微笑设计,辅助行超薄瓷贴面数字化美学修复。通过口内和面部扫描获得患者数字化信息,进行四维微笑设计和预测,进行2次美学预告,医患共同确定治疗方案后,进行微创基牙预备,制作超薄瓷贴面,就位后粘接。术后观察美观度、边缘密合度,于修复完成后1年复查。结果 超薄瓷贴面边缘密合,颜色过渡自然,红白美学效果好,微笑时面部协调,1年后随访,颜面整体美学佳,基牙、牙周组织健康,患者满意。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时序性面部扫描与口内扫描数据拟合可以准确地进行四维微笑美学预测,模拟动态微笑及发音过程的真实状态,结合面部流线,为非对称面型患者设计出自然协调的个性化微笑;然而对于咬合改变、咬合不稳定或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需增加电子面弓、锥形束CT等数据拟合,更加准确地模拟患者术后的下颌运动。结论 以四维微笑设计为主导、以面部流线为参考体系的全程数字化设计,辅助非对称面型前牙超薄瓷贴面的修复前牙散在间隙的效果良好,患者术后微笑协调美观,符合预期效果;患者参与度、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综述
    唐笑怡, 张攀, 王凯燕, 牛丽娜, 焦凯, 肖玉鸿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3): 212-21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3.009
    摘要 (800) PDF全文 (1637) HTML (302)   可视化   收藏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参与多种细胞行为的动态细胞器,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决定癌细胞死亡的开关,靶向线粒体已成为OSCC治疗的重点。本文对线粒体与肿瘤发生发展、OSCC治疗以及顺铂耐药性OSCC的关系进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显著改变;线粒体裂变的增加提高癌细胞的侵袭性,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新型药物的出现以及定向药物递送系统纳米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靶向线粒体治疗OSCC的新方法,降低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OSCC的顺铂耐药性通过线粒体途径产生,明确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DNA的突变机制,为靶向线粒体治疗顺铂耐药性OSCC提供新思路。

  • 综述
    许屹立, 于皓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1): 68-7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1.012
    摘要 (757) PDF全文 (1636) HTML (240)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通用型粘接剂因其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口腔治疗中。在实际临床操作中,酸蚀模式、涂布方法、粘接前预处理等因素可能影响其对牙体组织的粘接性能。本文归纳和分析可能影响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阐述如何进一步改善通用型粘接剂的粘接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阶段研究表明,对于牙釉质粘接,通用型粘接剂的全酸蚀模式可取得更好的粘接效果;而对于牙本质粘接,全酸蚀和自酸蚀的粘接效果相近。延长粘接剂的涂布时间、双层涂布粘接剂、粘接前用水或乙醇润湿可提升粘接强度。0.2%氯己定和金属纳米粒子可有效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激活,提高长期粘接效果。通用型粘接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唾液污染能力,但抗血液污染能力不佳。酸蚀模式、涂布方法、粘接前预处理等因素均可影响粘接效果,临床操作中医师应注意以上因素。目前,通用型粘接剂仍存在对牙釉质自酸蚀粘接强度不佳、对龋病周围脱矿的牙体组织粘接能力下降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 综述
    张新坚, 张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1): 73-7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1.013
    摘要 (858) PDF全文 (1598) HTML (252)   可视化   收藏

    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应用为治疗牙周炎提供了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和创新的疗法,为牙周组织的再生开辟了新的前景。纳米粒子递药系统由可降解的载体材料和药物组成,与传统的薄膜、碎片和条状的牙周局部递药系统相比,纳米粒子递药系统在生物药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上具有特殊优势,包括可控释药物、长期维持药物浓度、具备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抗菌药物、蛋白类药物如生长因子以及用于基因传递或mRNA敲除的核酸都能被吸附或溶解在纳米粒子中。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粒子递送系统能够靶向细菌和特定的宿主细胞;无机纳米粒子和纳米晶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在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骨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树枝状大分子具有内部疏水性和外部亲水性结构,是治疗牙周炎抗菌药物的良好药物载体。

  • 综述
    孙明新, 宋东哲, 黄定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2): 140-14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2.011
    摘要 (1126) PDF全文 (1575) HTML (664)   可视化   收藏

    显微根尖手术是临床上保存牙髓根尖周病患牙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治疗其疑难病例的必备技术。但由于位置靠后操作空间狭小、根尖与上颌窦毗邻,导致在上颌后牙区进行根尖外科手术仍存在一定挑战。本文就上颌窦与上颌后牙解剖关系、对显微根尖手术影响以及辅助技术如:3D打印手术导板、超声骨刀等在上颌后牙区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上颌后牙根尖与上颌窦空间关系通常分3类:根尖突进上颌窦底;根尖与上颌窦底相接触;根尖和上颌窦底之间有间隙或空间。术前CBCT检查后结合患牙根尖周和上颌窦状态以及根尖病损到上颌窦距离评估手术难度,术中应用导板、内窥镜、超声骨刀等以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和精准微创,但后者在临床上的普及仍需进一步推广。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上颌后牙区现代显微根尖手术长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 防治实践
    武霖, 孔繁芝, 钱良玉, 仇晨光, 孙洪涛, 佘鹏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8): 582-58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8.008
    摘要 (901) PDF全文 (1572) HTML (53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口腔诊疗操作中误吸、误吞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种植术中发生误吸的病例,并结合相关口腔诊疗操作中误吸、误吞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该患者行种植义齿修复时,螺丝刀不慎掉落至口中,伴随轻微咳嗽2次。手术医生及助手立即停止操作,于患者口中未寻及。患者无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等不适。胃镜检查未见异物,胸部X线与CT检查示左肺下叶金属致密影。局部麻醉下,呼吸内科医生使用支气管镜及配套活检钳夹取异物。取出异物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仅有轻微咳嗽,给予口服头孢氨苄、甲硝唑3 d预防感染。文献表明,口腔诊疗操作中发生误吸后应立即停止操作、放平椅位,预防异物进一步下行增加取出难度及造成消化道呼吸道损伤。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异物位置,选择相应的手段取出异物。结论 口腔诊疗操作中发生误吸、误吞后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症状,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后取出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