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19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6-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40-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闫福华,李凌俊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41-34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是指牙龈边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从而致使牙根暴露,对患者牙的美观和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重者可引起牙齿敏感、根面磨损以及根面龋,并给菌斑控制带来困难。研究表明牙龈退缩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牙周炎是引起牙龈退缩最常见的原因,口腔局部异常解剖和牙列不齐亦可造成牙龈退缩,此外,不当的刷牙方法、创伤和医源性损伤等也是重要危险因素。牙龈退缩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指通过膜龈手术治疗牙龈退缩,以恢复局部组织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进,牙周外科移植技术已进入微创时代,为了同时满足美观和舒适的要求,手术方式从最初的游离龈移植技术发展为微创隧道技术,即受区预备时采用沟内切口而不是龈表面切口,通过建立牙龈乳头下方及侧面的隧道,有利于囊袋的被动冠向复位,供体可减少或不用自体腭侧游离组织瓣而采用同种异体移植物。微创隧道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根面覆盖并减轻术后反应,临床上具有美观性和实用性双重特征。

  • 基础研究
  • 雷新元,林欣祤,欧展鹏,阮毅,李劲松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50-35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1,FIS1)对于舌鳞癌细胞的凋亡以及顺铂耐药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使用舌鳞癌细胞系SCC9和CAL27,检测顺铂处理后这两种细胞中FIS1的mRNA以及蛋白质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 RNA,siRNA)沉默经顺铂处理后的SCC9和CAL27细胞中的FIS1,或者利用质粒过表达SCC9和CAL27细胞中的FIS1,之后采用线粒体染色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分裂状态,TUNEL、流式细胞术、Caspase3/7检测细胞的凋亡状态。结果 经顺铂处理后的舌鳞癌细胞中FI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mRNA水平未发生变化。沉默FIS1表达可减少顺铂处理后的舌鳞癌细胞中的线粒体分裂以及细胞凋亡,而过表达FIS1则可以观察到相反效应。沉默或者过表达FIS1前后,SCC9和CAL27细胞中分裂线粒体所占的百分比,凋亡细胞的含量以及Caspase3/7的活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FIS1参与调控舌鳞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可作为提高口腔鳞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新靶点。

  • 徐帅妹,曾雄群,元佩燕,刘忠俊,曾曙光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55-35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D(apoliprotein D,APOD)在人牙髓细胞增殖及迁移过程中的作用,为运用APOD促进牙髓组织再生提供基础。方法 设置阴性对照(NC)组及抑制APOD表达(si-APOD)组,以siRNA抑制APOD在人牙髓细胞的表达, 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POD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抑制APOD表达后牙髓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抑制APOD表达后牙髓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抑制APOD表达后,si-APOD组较NC组克隆形成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4, P=0.002); CCK8实验显示si-APOD组OD值在3、5、7 d时间点与NC组相比均降低(P < 0.05);Transwell结果表明,si-APOD组细胞穿孔数量57.25 ± 4.03,NC组细胞穿孔数量154.50 ± 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 P < 0.001)。结论 抑制牙髓细胞APOD的表达可抑制其增殖与迁移能力。

  • 桂心伟,姚小武,陈仕生,卢子正,林敏校,彭毓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60-36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择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47例,切取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肿瘤边界外5 mm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与32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对比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56)。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F-κB阳性率等级评分结果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F-κ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17),但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中强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01)。结论 NF-κB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蔡树玉,林晓悦,雷劲,葛颂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64-36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I 、II和IV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fimA基因型感染HUVEC细胞分为I fimA型刺激组、II fimA型刺激组和IV fimA型组刺激组,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E.coli-LPS刺激)和阴性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P. g刺激HUVEC细胞2 h、6 h和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 I fimA型刺激组、II fimA型刺激组和LPS组刺激24 h后,其细胞增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受到抑制(P < 0.05)。而各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fimA基因型P. g刺激HUVEC细胞后,2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含量均高于刺激6 h和24 h;2 h、6 h后培养上清液中IL-6含量均低于刺激24 h后培养上清液IL-6含量;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同一fimA型刺激组各时间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 fimA型和IV fimA型P. g对IL-1β、IL-6和TNF-α的诱导能力高于I fimA型P. gP< 0.05)。结论 不同fimA基因型P. g刺激HUVEC细胞致其功能紊乱的作用存在差异;II fimA型和IV fimA型P. g具有较强的上调IL-1β,IL-6和TNF-α分泌的能力。

  • 临床研究
  • 孟文霞,冯璐,资云玲,蒋李懿,李菊兄,周震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70-37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2(Vitamin B12,VB12)缺乏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1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均有常规免疫类药物治疗后无缓解。血常规发现红细胞平均体积明显升高,平均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下降,进一步血清学检测后证实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叶酸和铁蛋白含量正常,服用甲钴胺一个月后再次复查口腔情况,15例患者溃疡均未再复发。复查血常规可见红细胞平均体积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前有所升高并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前后血清中维生素B1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维生素B12缺乏症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为主要表现时,口腔医师通过仔细检查病损,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进一步血清学检测,避免过度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进行治疗。

  • 黄优,姚东平,陆史俊,潘永初,王林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75-38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应用MRC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下颌后缩错颌畸形患者所引起的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期、替牙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患者进行MRC功能矫治,分别对矫治前、后的面像进行软件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侧面软组织角度中OE-Prn-Pos角,OE-N’-B’角,OE-N’-Pos角,OE-Prn-N’角,Cm-Sn-UL角,N’-Sn-Pos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OE-Sn-UL角,Sn-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侧面软组织线距中Sn-H线,UL-E线,LL-E线的距离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MRC功能矫治器可以改善鼻唇部软组织、上下唇部软组织、以及颏唇部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前突侧貌。

  • 防治实践
  • 黎祺,黄少宏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81-38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形态。方法 收集广府民系患者723份CBCT影像学资料,共1 220颗上颌第二恒磨牙,观察其牙根和根管形态,比较和分析其形态特征和变异情况。结果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单根型68颗、双根型417颗、三根型709颗、四根型26颗,各根型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单根型以Ⅷ型(3-3)为主,占63.23%;双根型不同融合根的根管形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根型近颊根的根管形态以Ⅰ型(1-1)为主,占78.84%,Ⅰ型、Ⅳ型(2-2)根管分布情况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上颌第二恒磨牙双侧牙根形态对称性达75.86%,双侧牙根和根管形态对称性达73.64%。结论 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特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人群有一定差异性。

  • 马向玉,李建华,彭弘达,马科院,邹静,王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87-39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童第一乳磨牙的根管的数目、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绵阳市中医医院口腔科91名4~8岁儿童共185颗第一乳磨牙,分析其牙根数目、根管的数目、分布。结果 46颗上颌第一乳磨牙均为3个牙根;139颗下颌第一乳磨牙有2个牙根(77.70%)和3个牙根(22.30%)2种类型。所有上颌第一乳磨牙的根管均为Ⅰ型,而下颌第一乳磨牙最主要的根管类型则是Ⅳ型。双侧下颌第一乳磨牙均被纳入研究的51名儿童中,有48名(94.12%)的牙根和根管分布表现为左右对称。结论 第一乳磨牙多表现为2~3个牙根,根管以Ⅰ型和Ⅳ型为主,根管分布多为左右对称。

  • 综述
  • 邓佳欣,陈媛,付琢惠,王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91-39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氟牙症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因摄氟过量导致牙釉质中矿物质含量降低和孔隙率增加,从而引起的一种牙釉质发育不全,可影响牙齿功能和患者的美观。氟牙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过量的氟摄入是氟牙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氟的摄入途径主要包括氟化物的应用、日常饮食和空气。近几十年来由于氟化物广泛应用于预防龋病,且氟暴露途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对氟化物如何在有效防龋和预防氟牙症之间取得平衡进行探索。此外,较早年龄的氟暴露也可增加氟牙症发生风险,而营养结构的改善可对氟牙症起预防作用,基因易感性、社会经济地位及家长意识均可对氟牙症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氟牙症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氟牙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 程忠委,宋庆高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396-39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正常的胚胎发育受不同的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同一组织中不同的基因与基因、基因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联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Sp基因、Wnt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均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本文综述结果表明:由于Sp基因缺失/突变导致的胚胎发育异常;锌指蛋白超家族成员Sp1-9参与了造血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的发育进程,它们的缺失或突变均可导致胚胎相应组织的发育异常,其中Sp8基因与腭裂的发生相关;通过总结近年来关于Wnt基因与唇腭裂的关系研究了解到Wnt3、Wnt3A、Wnt5A、Wnt9B、Wnt10A和Wnt11的表达异常与人类唇腭裂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p5/8是Wnt信号通路的关键下游效应子,并且参与Wnt信号通路的组成。Sp5/8与Wnt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调控胚胎期小鼠神经嵴的正常发育及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Sp基因与Wnt基因可能共同参与调控胚胎期腭裂的形成及发生过程,同时为今后在腭裂模型中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机制提供参考。

  • 任宇舒,林晓萍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400-40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微生物群落外,解剖结构、温度、湿度、pH、营养源、蛋白酶以及外来因素等均影响着这个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个生态系统与宿主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但是,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所以这个动态平衡是脆弱的,某一因素的异常改变均能打破这种平衡,从而引起口腔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遗传因素在口腔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口腔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口腔疾病的致病因素诱导表观遗传改变被更多的人关注。本文综述了细菌、病毒、细胞因子等口腔疾病致病因素诱导的表观遗传变化在口腔疾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有助于相关药物的开发及应用。

  • 刘畅,刘亚丽,李霞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6): 404-40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根管充填时,使用具有粘接性的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形成的牢固粘接不仅能减少根尖微渗漏,增强牙齿的抗折性,还能抵抗桩道预备的机械破坏,从而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但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冲洗剂的使用可能会改变牙本质的组织结构、牙本质的润湿性,进而影响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传统根管冲洗剂及几种新型冲洗剂对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作一综述,结果表明:传统根管冲洗剂NaClO作为最终冲洗剂降低了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EDTA会影响根部牙本质的生物力学特性,清除效率低,会影响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EDTA与NaClO联合使用并作为最终冲洗剂可提高粘接强度;氯己定亦可增加封闭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可作为最终冲洗剂;新型冲洗剂MTAD对树脂类封闭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产生负面影响;QMix和马来酸去除玷污层效率和牙本质粘接强度与EDTA相同或更高,可代替EDTA作为最终冲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