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19年, 第2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周征,齐霞,杨冬茹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681-68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宿主反应调节治疗(host modulation therapy,HMT)是针对牙周炎致病过程中宿主免疫炎症反应而提出,目前作为牙周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HMT应用多种不同生物学机制药物如:亚剂量强力霉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双膦酸盐,以及多种组织细胞受体、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等对宿主免疫炎症反应、结缔组织破坏和骨组织吸收过程中相关介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调节,辅助治疗牙周炎。其中,亚剂量强力霉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来抑制牙周组织破坏,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提高牙周病治疗效果。局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选择性抑制牙周病主要炎性介质环氧化酶-2来抑制牙周组织炎症反应。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内源性脂质调控介质防止过度炎症成为近年HMT治疗牙周炎的重要研究方向。局部应用双膦酸盐、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调控骨组织重建。亚剂量强力霉素已通过美国FDA验证,并投入临床应用。其他诸如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双膦酸盐、三氯生、iNOS抑制剂等对牙周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等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陶谦, 黄韵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689-69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腮腺阻塞可引起腺体反复肿胀,以往多认为导管结石是引起阻塞的主要原因,但唾液腺内镜检查发现相当部分出现阻塞症状的腮腺的导管系统中并未存在结石或异物,表现出此类腮腺阻塞症状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复发性腮腺炎、非结石性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IgG4相关性腮腺炎和放射性腮腺炎等,阻塞机理不明,病程迁延。本文在简析导管狭窄、扭曲和粘液栓子等可能导致腮腺阻塞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一个新观点:“腮腺的导管系统+流动的唾液”构成一个微型流场。基于流体力学的原理,流场中的唾液流动可受导管汇流、变径和转折等影响,产生低速区、回流、逆流以及湍流等变化,影响唾液流动和正常排出,引发腮腺阻塞的症状。从导管解剖和唾液性状等两个变量分析引起腮腺阻塞的可能机制,有助于解释非结石性腮腺阻塞的成因。

  • 基础研究
  • 马遥,姜兆伟,靳云轶,苗倩,张春香,张淋坤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695-70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在牙周炎正畸牙移动初期的表达和功能,为牙周炎正畸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证据。方法 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4组,A组建立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炎正畸模型,加力12 h,初始力为80 g;B组仅建立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炎模型,不加力;C组对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健康牙周正畸模型,加力12 h,初始力为80 g;D组为正常大鼠,不作处理(为对照组)。建模及加力完成后,截取各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作为样本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对TNF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qRT-PCR验证。结果 基因芯片结果显示,A、B、C组中TNF信号通路均显著性上调(P <0.01),参与通路的基因在A组有28个上调,5个下调,B组有12个上调,4个下调,C组有12个上调,1个下调(P <0.05)。GO分析中显著性最高的GO条目为“对脂多糖的应答”、“炎症反应”、“NF-κB转录因子活性的正调控”、“NF-κB进入细胞核的正调控”、“对缺氧的应答”(P <0.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C组TNF-α表达量无差异(P > 0.05),A组、B组显著性上调(P <0.01),A组>B组>C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A、B、C组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量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PTGS2和IL-6的表达量低于B组(P <0.05)。结论大鼠牙周炎正畸牙移动早期激活TNF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炎症反应和骨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吴政西,李风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03-71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3种树脂水门汀粘接牙本质与玻璃陶瓷时,细菌侵袭和人工唾液浸泡两种老化方式对粘接界面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粘接材料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8个牙本质块,分别用Variolink N、Multilink N、RelyX Unicem 3种树脂水门汀粘接剂与玻璃陶瓷瓷块制备粘接试件。每种粘接剂的粘接试件按照不同老化方式分3组:细菌侵袭组(接种变异链球菌后厌氧培养14 d),人工唾液组(人工唾液浸泡6个月),对照为即刻测试组,每组12个试件;每组随机选取6个试件测试粘接强度,6个试件扫描电镜观察界面纳米渗漏情况。 结果 即刻测试组Variolink N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Multilink N和RelyX Unicem 的粘接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人工唾液组和细菌侵袭组3种粘接剂之间的粘接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侵袭组,3种粘接剂纳米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riolink N>Multilink N>RelyX Unicem,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树脂粘接剂的纳米渗漏在细菌侵袭组、人工唾液组较即刻测试组均呈增加趋势。结论 人工唾液浸泡和细菌侵袭这两种老化方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3种树脂水门汀的粘接界面封闭性能。口腔中变异链球菌的存在可能会降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封闭性能。
  • 临床研究
  • 牡琦丽,杨陆一,赵雪娇,闫婧,于淼,王立摇,王欢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11-71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安氏Ⅱ类、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各项参数与颈椎骨及颅面骨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关方程,直观定量表达下颌骨与颈椎骨及颅面骨之间的关系,为正畸、正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方法 通过数码头颅侧位片对201例8~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下颌骨、颅面部骨及颈椎骨进行测量。分为男性组75例与女性组126例,运用基于多因素耦合作用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选择与下颌骨参数敏感性较强的颅面骨及颈椎骨参数,并采用遗传算法建立相关方程。结果 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出与下颌骨各测量值相关性最强的参数为第四颈椎高度H4、颅底长度SN,相关性较强的参数为颅底角SN-Ar、面高比SGo/NGn、Y轴角、下颌角Ar-Go-Gn。建立的方程为男性:Ar-Pg=28.415 + 1.818 × H4 + 0.746 × SN(r2=0.568,P < 0.001);女性:Ar-Pg=15.168 + 1.706 × H4 + 0.675 × SN + 0.31 × SN-Ar-0.29 × Y轴角(r2=0.611,P < 0.001)。建立的方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敏感性分析及遗传算法建立的下颌骨长度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发育预测。
  • 李嘉朋,陈巨峰,张国润,冼淡,李金,王磊,张国义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18-72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口服普萘洛尔与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方法 选取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97例,随机分成A、B 2组,A组50例,以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进行治疗,B组47例,仅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后记录瘤体颜色、体积、质地的变化,并完善彩超检查。随访时间为1~1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0%(46/50), B组有效率为74.5%(3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2个月,B组平均治疗时间为5.5个月,相较于B组,A组治疗显效时间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1,P < 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与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效果良好。
  • 防治实践
  • 王翠萍,王梦溪,吕波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23-72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口腔癌皮瓣重建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的4家医院的口腔癌皮瓣重建术后辅助放疗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抑郁情况、问卷评估症状困扰情况,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确定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口腔癌皮瓣重建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抑郁得分平均为(52.32 ± 13.11)分,33.1%患者为轻度抑郁,21.3%患者为中度抑郁,2.2%患者为重度抑郁;术后患者存在疼痛、吞咽困难、味觉障碍、颞下颌关节和唾液腺功能损伤等症状以及婚姻、经济等困扰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吞咽困难(P < 0.001)、味觉障碍(P < 0.001)、婚姻状况(P=0.004)、家庭人均月收入(P=0.011)可成为口腔癌放疗期患者出现抑郁情况的影响因素,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口腔癌皮瓣重建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多存在抑郁症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应关注和改善患者的术后抑郁情况。
  • 陈增铨,金婷婷,汪延,王林,麦潋曦,黄志权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29-73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 断、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腮腺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的病例资料及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女性,57岁,发现左侧耳后下区肿物半个月,偶有阵发性麻木,无其他不适,行“左侧腮腺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左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文献复习结果显示: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在临床上罕见,好发于腮腺,一般表现为腮腺区缓慢发展的无痛性肿块,偶有疼痛。影像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只能作为诊断参考,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和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间质,导管囊状扩张,可伴上皮增生,导管细胞形态多样。导管和腺泡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征为细胞角蛋白(AE1-3 和 CAM5.2)阳性,S100蛋白呈阳性。充满增生和发育不良上皮的导管被肌上皮层包围,SMA、p63和calponin 呈阳性,Ki-67 指数通常小于3%。该病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但有1/3的病例复发,且有低度恶性肿瘤的倾向,已有发展为浸润癌的报道。结论 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术后应加强随访。
  • 综述
  • 刘家琦,曹志炜,毕瑞野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33-73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传统的治疗模式是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随着牙颌面畸形治疗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术先行模式即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可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优势。本文从手术先行模式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和稳定性等方面,对手术先行模式在牙颌面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治疗模式,手术先行模式的适应证相对严格,通常仅限于骨性Ⅱ类/Ⅲ类错 畸形、骨性开 、双颌前突、面部不对称且不太需要术前正畸排齐牙齿或去除牙齿代偿的患者,具体为:①前牙无拥挤或轻度拥挤;②Spee曲线平坦或浅;③切牙倾斜度正常或轻度唇倾/舌倾;④上下牙弓关系较为协调,横向差异较小;⑤骨块移动后上下牙列咬合接触较为广泛,至少需要3个稳定的咬合触点。任何可能影响手术或最终治疗效果的咬合情况或可能影响术后愈合过程的疾病都被视为其禁忌证,手术先行模式同时存在潜在局限性如咬合不稳定、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较高,但仍有待进一步循证研究证实。多数文献认为两种治疗模式的效果和稳定性无明显差异,但现阶段仍缺乏足够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提供确切的证据。

  • 郭馨蔚,赵洪岩,杨瑶瑶,钱鑫,凌晓旭,张志民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39-74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周炎的病因学说近年来趋向于菌群失调学说,即牙周炎不是由于某种特定细菌作用而成,而是由于口腔菌群平衡被打破,进而引起免疫失调。失衡的菌群间相互协同,产生毒力因子破坏机体组织,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异常增多的细胞因子,造成更大的损害。本文就菌群失调的启动、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损伤及菌群失调的防治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显示,机体由于炎症反应释放的过氧化物酶、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及一些系统性因素如糖尿病等可启动菌群失调,继而细菌的离子转运、物质合成代谢等功能会发生改变,毒力因子增强,口腔菌群平衡被打破。红色复合体细菌首先进入牙龈上皮细胞,产生黏附素,并选择性抑制特定趋化因子的表达,利于其他致病菌进入牙龈上皮细胞,整体毒力因子产生增多,直接破坏机体组织,并诱发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关的免疫损伤。牙周炎菌群失调模型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如采用生物因子、噬菌体、益生菌等方法降低牙周致病菌的数量,使牙周菌群恢复稳态。

  • 王萍,张映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19, 27(11): 745-74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9.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Biodentine是一种生物活性牙本质替代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高纯度的硅酸三钙,而不含有硅酸二钙。Biodentine的固化时间较短,虽然其溶解度较高但几乎不影响材料体积。X-ray阻射性小,孔隙率较低,容积密度较高,抗压强度大且不受潮湿或干燥环境影响,抗酸蚀能力强,可增加牙本质抗折能力,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尤其是对血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性。2010年开始,Biodentine广泛应用于牙体修复、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等临床治疗。在临床应用中,Biodentine主要作为永久性的牙本质替代物或是在6个月内作为临时的牙釉质替代物。Biodentine作为一种新型的牙本质替代材料在临床中应用的还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