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防治-栏目: 综述 栏目: 综述 https://www.kqjbfz.com zh-cn https://www.kqjbfz.com/CN/current.shtml https://www.kqjbfz.com 5 <![CDATA[根管封闭剂抗菌修饰的研究进展]]> https://www.kqjbfz.com/CN/abstract/abstract1512.shtml 牙髓根尖周病是主要由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通过根管治疗术去除根管内感染物质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根管内微生物的持续存在对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有着不利影响。现有观点认为,根管封闭剂能封闭核心充填材料无法充填的部分区域,通过其抗菌性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再感染风险,提升根管治疗成功率。多种策略通过机械锁结或化学结合等各异的机制对根管封闭剂进行抗菌修饰,包括抗生素修饰、季铵化合物修饰、纳米颗粒修饰等,以求增强其抗菌性能。总体而言,抗菌修饰策略日益增多,在改良封闭剂抗菌性方面的效果毋庸置疑。季铵化合物和纳米颗粒修饰后的根管封闭剂在抗生物膜活性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具备潜在的临床前景。然而,修饰后的材料是否具有长期抗菌效果,以及其在体内是否能发挥与体外相似的作用和其生物相容性等问题,还亟待解决。在未来,如何制备具有多维度理想性能的根管封闭剂还需要更长远而深入的探索。

]]>
<![CDATA[根面龋微生态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https://www.kqjbfz.com/CN/abstract/abstract1513.shtml 根面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疾病,全球平均患病率为41.5%,具有发病率高、治疗率低、再治疗率高的特点。根面龋主要由核心微生物群诱导的生态失调引起,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牙龈萎缩、根面暴露和唾液功能障碍。传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如氟化物、矿化剂和修复材料)未能恢复或维持口腔菌群平衡。近期研究表明,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抗菌肽等微生态制剂可调节口腔微生物组成使其从失衡的致龋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降低产酸菌的产酸量,同时促进产碱菌生成过氧化氢、氨等碱化胞外环境,并抑制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下调胞外多糖浓度、减弱细菌间的黏附和聚集等致龋因素,有望在根面龋的防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口腔益生菌(寡发酵链球菌、口腔链球菌无龋亚种、唾液链球菌)、益生元(精氨酸、硝酸盐、合成化合物)、合生元和抗菌肽(没食子酸-多菌素I和LH12)进行综述,为微生态调节管理根面龋提供证据和指导。

]]>
<![CDATA[环状RNA的功能及其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 https://www.kqjbfz.com/CN/abstract/abstract1514.shtml 牙周炎是一种由菌斑生物膜引起,可造成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不可逆的病理性破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目前,牙周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曾被误认为是生物体内的“剪接噪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CircRNAs是一种缺乏5'端帽子和3'端poly(A)尾部的新型非编码RNA,具有独特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具有表达高、半衰期长,耐核酸酶降解等特点。它具有可作为microRNAs(miRNAs)的“分子海绵”,与R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剪接以及编码多肽等生物学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近些年来,circRNAs被报道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影响牙周炎疾病的预后,可作为牙周炎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首先阐述了circRNAs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通过阐述circRNAs 参与牙周炎的发生进程、牙周稳态的调节、牙周免疫微环境的调控等方面归纳circRNAs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发现circRNAs可通过影响牙周组织中牙周韧带干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等重要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参与牙周稳态的调节,还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等调控牙周免疫微环境。本文主要围绕circRNAs与牙周炎的关系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改善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测结果提供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