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17年, 第2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20
  

  • 全选
    |
    专家论坛
  • 钱虹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477-48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外伤作为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严重的牙齿问题之一,发生率高、病因广泛,既影响牙齿的美观、功能、患者心理,还可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生活质量。牙外伤的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孩多于女孩。上中切牙最多见牙外伤。脱位和牙釉质折断是儿童牙外伤的常见类型。跌倒、碰撞、运动、暴力和交通意外等都可能是导致牙外伤的原因。深覆盖、唇保护不足和龋病都可能是牙外伤的风险因素。根据牙外伤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是预防牙外伤发生的关键。

  • 专栏论著
  • 郑翼, 赵转浓, 王艺羲, 曹阳, 刘楚峰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482-48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正畸力加力后大鼠前扣带皮质层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探讨STAT1及其所在的JAK-STAT1信号通路在正畸牙移动疼痛中的介导和调控作用。方法 将112只8周龄体质量(225 ± 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6只)和对照组(16只)。将实验组又分为4 h组、12 h组、24 h组、2 d组、3 d组、7 d组,每组各16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镍钛拉簧在双侧上颌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双侧均施加80 g正畸力;对照组仅安装相同正畸装置,但不施加正畸力。加力后4 h、12 h、24 h、2 d、3 d、7 d分别取不同组别大鼠大脑前扣带回皮质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6个亚组之间的STAT1及p-STAT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STAT1表达量在加力4 h时降低(P < 0.05);至加力2 d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 h组、12 h组、24 h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3 d组和7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 d组明显低于7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p-STAT1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表达量低于不同时间组;4 h组表达量明显低于12 h组和24 h组,但高于2 d组、3 d组和7 d组;12 h组表达量低于24 h组,但高于2 d组、3 d组和7 d组,2 d组高于3 d组和7 d组,3 d组高于7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STAT1 mRNA表达量上,4 h、12 h、24 h、2 d、3 d、7 d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两两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前扣带皮质层中STAT1表达水平一过性降低,p-STAT1表达水平一过性升高。推测正畸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前扣带皮质层STAT1活化为p-STAT1有关。

  • 基础研究
  • 庞静雯, 吴亚霖, 徐婷, 庄秀妹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488-49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氧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块法原代分离牙周膜标本中PDLCs,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波形蛋白与细胞角蛋白表达。PDLCs分别在常氧(20%体积分数O2)培养以及低氧(1%体积分数O2)培养12~72 h,检测常氧组与低氧组PDL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比较成骨标志物ALP、I型胶原(Collogen-1, COL1)、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的mRNA表达量变化,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HIF-1α表达水平。进一步转染小干扰RNA(HIF-1α-siRNA 1, 2),检测低氧环境中PDLCs的HIF-1α水平、ALP活性与成骨标志物mRNA表达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织块法成功获取PDLCs,PDLCs中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阴性表达。低氧环境中培养48 h后PDLCs中ALP活性下降,ALP、COL1、RUNX2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但HIF-1α蛋白表达升高。HIF-1α-siRNA成功敲低PDLCs中HIF-1α表达,敲低HIF-1α的PDLCs在低氧环境中的ALP活性升高,ALP、COL1、RUNX2的mRNA表达量增加。结论 长时间低氧处理能抑制PDLCs成骨分化,敲低HIF-1α表达可逆转低氧对PDLCs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

  • 万蕾, 卢海宾, 罗刚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494-49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将固定浓度的念珠菌菌悬液分别滴加到含有不同浓度CaCl2的羊血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念珠菌溶血活性的差异,评估CaCl2对念珠菌溶血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5株念珠菌,其中包括21株临床分离株和4株标准株,配制4个不同浓度CaCl2 的羊血培养基,分别为0%、0.5%、1% 和 2.5% (g/mL),于37 ℃、5%体积分数CO2培养。观察24 h、48 h、72 h的溶血反应并拍照、记录。结果 念珠菌在不同浓度CaCl2的羊血培养基中的溶血指数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4.929,P < 0.001)。其中不含CaCl2 的溶血指数为2.749 ± 0.103,含0.5%、1% 和 2.5%依次为2.247 ± 0.079、2.013 ± 0.092和2.150 ± 0.066。结论 不同浓度的CaCl2会影响羊血培养基上念珠菌的溶血活性。

  • 吕影涛, 苏媛, 马伟群, 刘淑英, 徐平平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498-50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与临床相符的下颌重度牙槽嵴萎缩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其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在距下颌第三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釉牙骨质界8 mm处的牙槽嵴上水平磨一凹线,咬骨钳去除该线上方的牙槽骨,用骨凿将去骨区域修平,形成25 mm × 8 mm大小的箱状缺损洞形,置入无菌硅胶假体,严密缝合后,待其自然愈合。术后8周行锥形束CT检查。结果 骨改建8周后术区牙槽嵴顶呈圆弧形,嵴顶最低点至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平均2.5 mm。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eagle犬下颌重度牙槽嵴萎缩动物模型,为进行垂直骨增量相关实验奠定了实验基础。

  • 临床研究
  • 刘显文, 李运峰, 刘尧, 祝颂松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01-50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应用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5月11例下颌发育不足患者接受了口内或口外入路的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结果通过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使得所有患者的下颌升支高度和宽度得到有效扩展,面型及咬合明显改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是临床上值得考虑和选择的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合理术式。

  • 刘成军, 艾毅龙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06-50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对下颌正中管的存在与否、走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进行评估及测量,为颏下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障。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测量项目包括Mandibular Icisive Canal (MIC)的存在与否,MIC垂直向和水平向直径,MIC在下颌管起始点,第一前磨牙对应点,尖牙对应点,切牙对应点至牙根尖、下颌骨颊侧壁、舌侧壁、下颌下缘以及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结果 100例CBCT中百分百可见MIC。MIC与颊侧骨板和舌侧骨板平均距离分别为3.52 ± 0.54 mm 和5.37 ± 0.25 mm,与下颌骨下缘、牙根尖和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0.44 ± 0.61、10.57 ± 0.76及20.21 ± 0.83 mm。MIC到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男性为10.70 ± 0.43 mm,女性为10.17 ± 0.63 mm,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C在CBCT中检出率高且走向各异。

  • 曹安怡, 羊晓, 葛红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10-51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高角成人口咽气道的形态与颌面骨骼形态间关系。方法 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名高角成人患者的CBCT图像,利用InvivoDental 5.1分析软件对每位患者的口咽气道各部进行线距、体积以及最小截面积测量,将所有气道测量数据分别与颌骨形态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在男性组中SNB角与软腭尖矢状径、腭咽气道体积、舌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总体积、最小截面积呈正相关,GoGn-SN角与软腭尖矢状径、会厌顶矢状径、腭咽气道体积、舌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总体积、最小截面积呈负相关,S-Go/N-Me与软腭尖矢状径呈正相关;在女性组中SNA角与后鼻棘横径呈负相关,SNB角与舌咽气道高、后鼻棘横径、软腭尖横径呈负相关,GoGn-SN角与舌咽气道高呈正相关。结论 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大小形态与颌骨形态间存在一定联系。在男性组中,随着下颌骨位置的前移,口咽气道有增大的趋势,随着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口咽气道有减小甚至阻塞的趋势;而在女性组中,随着上下颌骨位置的改变,口咽气道仅表现为局部形态的变化。

  • 傅云婷, 李红文, 杜瑞钿, 王晓彦, 姜晶, 刘森庆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15-51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粘接系统用于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6颗已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自酸蚀Multilink N和自粘接RelyX Unicem两组,行玻璃纤维桩 + 全冠修复。分别在修复后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牙的临床修复成功率。结果 修复后6、12、24月,两组成功率均在97%以上,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ultilink N自酸蚀树脂水门汀和RelyX Unicem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用于粘接纤维桩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 雷公元, 艾毅龙, 魏巍, 黄达鸿, 罗文平, 李鹏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19-52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通过精确、高效配准CT和MRI数据,建立包含颌面部主要肌肉和骨骼组织的3D数字化模型。方法 对1名志愿者行颌面部螺旋CT及MRI扫描,数据分别导入Mimics 15.0中,在3个视窗,即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分别调整两种数据至同一断层,以树脂球为配准点,至少5个点配准两组数据。再利用CT分割并重建颌骨和面部皮肤3D模型,利用MRI分割重建面部主要肌肉3D模型。结果 建立了包含3对咀嚼肌、12对表情肌、面部皮肤与颌骨组织的3D模型,配准模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对位置精度。结论 实现了CT与MRI两种影像学数据的配准融合。

  • 吴锋, 李俊芳, 王瑧, 倪振宇, 贺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23-52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新型压低下颌磨牙矫治器压低下颌磨牙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例需要压低下颌磨牙治疗的前牙开患者,治疗前、后通过临床检查、牙颌模型分析及采用Winceph7.0数字化X线片分析软件测量头颅侧位片, 评价临床压入效果,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经过平均4个月的治疗, 均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表明:下颌第一磨牙的平均压入量为(1.92 ± 0.44)mm,矫治前、后相对于基准平面(MP平面)的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压入量为(0.36 ± 0.25)mm,矫治前、后相对于基准平面(PP平面)的垂直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X片显示被压低的下颌磨牙未出现明显的牙根吸收。结论 新型下颌磨牙压低矫治器用于压入下颌磨牙治疗前牙开畸形效果明显, 压入治疗未引起明显的牙周及牙根损害。

  • 防治实践
  • 曾宪涛, 姚馨蕙, 李红文, 耿晓瑞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30-53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粘接剂间隙对CAD/CAM嵌体氧化锆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第一前磨牙30颗作为本研究对象,依照设置粘接剂间隙参数不同分为10 μm(A组)、30 μm(B组)、50 μm(C组)制作嵌体;用轻体型硅橡胶复制边缘间隙,体视显微镜测量边缘间隙的厚度,使用SPSS13. 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瓷嵌体均可顺利就位,测量数据均小于120 μm,A组肩台间隙明显低于B组及C组(P < 0.05),且B组轴面显著低于C组(P < 0.05)。结论 在粘接间隙设定为10~50 μm时,CEREC制作瓷嵌体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 关达荣, 张德莹, 邹康元, 陈觉清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33-53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观察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短冠后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根管治疗后的短冠后牙完成45例聚合瓷高嵌体修复及45例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从修复体美观、修复体折裂及脱落、边缘密合度、基牙保存情况等方面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聚合瓷高嵌体在修复后6个月有1例出现修复体脱落,而全瓷冠修复体则在6~12月后陆续发现8例修复体脱落,两者在修复体折裂及脱落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4,P < 0.05)。结论 聚合瓷高嵌体在短冠后牙修复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张秀丽, 徐小川, 姚源, 李昀生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37-54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北京东城区高三学生的牙周健康状况。方法 对参加高考前体检的750名北京东城区高三学生进行牙周检查,检测牙石、探诊出血、探诊深度以及附着丧失情况,评价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病率。结果牙龈炎的总体检出率为73.5%,男女学生发病率分别为76.7%和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7)。牙周炎的总检出率为10.9%,其中男生为11.8%,女生为9.8%,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474)。结论 北京东城区高三学生的牙龈炎检出率较高,男生高于女生。牙周炎检出率相对较低,男女生间没有明显差异。

  • 邓梅, 赵梅洱, 罗启德, 张秀昌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8): 541-54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7.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云南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智齿冠周炎复发率以及智齿阻生类型。方法 选择549例民族院校学生智齿冠周炎病例,由口腔医生检查下颌智齿阻生类型、急性智齿冠周炎临床症状及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智齿垂直阻生引发的冠周炎最多(58.65%);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智齿阻生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智齿冠周炎复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民族院校学生智齿冠周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