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0年, 第2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12-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王安训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13-62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十年来,尽管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5年生存率仍未有显著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发病机制仍未清楚、缺乏有效的针对侵袭转移及监测复发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目前的观点认为OSCC的发生、发展存在着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异常,表观遗传是可调控和逆转的生物学行为,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评述结合笔者课题组的研究以及当前表观遗传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包括DNA甲基化、RNA甲基化、短链非编码RNA(miRNA等)、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组蛋白修饰(乙酰化和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基因组印记等;同时分析表观遗传研究在OSCC预防、诊断、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 包柏成,王茜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23-62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眼动仪是一种可以记录人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眼动轨迹特征的仪器,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仪器。在口腔医学审美研究中,眼动仪能反映观察者客观的审美眼动模式,并揭示背后的审美心理规律,是目前口腔医学审美研究中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口腔医学审美的主要研究方法,以眼动探测法为重点,对其在口腔医学审美的前沿研究进行述评。眼动探测法描述了不同口腔相关人群对面孔有着不同的眼动模式规律,以及同一人群观察口腔患者和正常人群面部的不同眼动模式的现象,表明观察者的人格特征、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被观察对象的特征性面部特点等因素会影响眼动模式,此现象揭示了影响不同个体和人群审美观形成差异的因素和背后的心理机制。

  • 基础研究
  • 姚清婷,李军,李姝慧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30-63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研究有无根管峡部单根前磨牙根部牙本质的结构、矿物质含量及显微硬度的差异。方法 收集有根管峡部的单根前磨牙30颗(实验组)和无根管峡部的单根前磨牙30颗(对照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能谱仪、维氏显微硬度仪对两组前磨牙根部牙本质进行结构观察、矿物质含量以及显微硬度测试比较。结果 实验组根管峡部位置牙本质小管不明显,结构排列紊乱,对照组无根管峡部前磨牙牙根相对应位置根管壁牙本质小管排列规则,管腔开口清晰;实验组牙本质Ca、P含量及Ca /P比值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牙本质显微硬度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根管峡部牙本质结构发生改变,Ca、P含量及显微硬度偏低。根管峡部是牙根的薄弱环节,可削弱根部牙体硬组织抗力, 可能是导致牙根纵裂发生的因素之一。

  • 蔡森鑫,刘佳莉,陈泽兴,许潾于,苏杰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35-64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Typodont模型及逆向工程技术,分析不同激活方式下双钥匙曲(double-keyhole loop,DKHL)唇弓关闭下颌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的结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基础。方法 取标准正常牙合Typodont下颌模型9副水浴整平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DKHL的3种激活方式进行加载。重叠初始和水浴后数字模型,分析不同工况加载前后牙冠和牙根标志点三维位移变化,并以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条件下,利用钥匙曲顶部加载关闭间隙(工况2、工况3)时,前牙牙根内收量及后牙前移量明显大于水平加载组(工况1),并且双钥匙曲顶部结扎时(工况3)下切牙段明显压低、后牙段明显伸长和颊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KHL唇弓不同激活方式可以灵活控制下颌前牙和后牙的移动方式,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力方法。

  • 临床研究
  • 李宁,杨柳,王洪宁,王铁军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41-64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使用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16例下颌第二磨牙阻生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磨牙竖直簧矫治阻生磨牙,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磨牙角度及其远颊尖高度、支抗磨牙远颊尖高度、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相对高度,同时比较分析拔除第三磨牙组、拔除前磨牙组与非拔牙矫治组对磨牙竖直治疗周期差异。结果 所有纳入矫治的阻生磨牙均得到良好的矫治。拔除第三磨牙组、拔除前磨牙组与非拔牙矫治组阻生磨牙竖直时间分别为(1.34 ± 0.45)个月、(2.20 ± 0.57)个月、(2.30 ± 0.45)个月,拔除第三磨牙组治疗时间比其他两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阻生第二磨牙倾斜度平均增加(25.94 ± 8.85) °;伸长的远颊尖平均被压低(1.00 ± 1.48) mm;阻生第二磨牙近中牙周袋深度减少(1.21 ± 1.03) mm;阻生第二磨牙近中邻面牙槽骨高度相对增加(4.57 ± 1.4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后支抗第一磨牙远颊尖高度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阻生下颌第二磨牙高效、可靠、方便,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拔除拥挤的第三磨牙利于阻生第二磨牙的竖直及牙周健康。

  • 白忠诚,王亚宇,李晓玲,李晓宁,牛忠英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46-65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下颌颊侧黏膜疼痛敏感区域的特征,找出痛觉相对敏感区域,为减轻口腔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及不适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口腔外科门诊需行下颌牙拔除术的患者400例,拔牙时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浸润麻醉法,注射针头规格0.3 mm × 21 mm,注射部位距离颊侧牙龈缘约5 mm,记录注射针刺入黏膜时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改良版的国际通用疼痛分级方法,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行下颌牙拔除术的400例患者中,注射针刺入牙龈黏膜时的疼痛分级在无痛至中度者占75%(300例);中重度和重度者占25%(100例),其中,中重度和重度疼痛者在中切牙和侧切牙组分别占该组的50%、42%,在尖牙组占38%,第一、第二前磨牙组分别占16%、10%,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组分别占16%,12%和16%。不同牙位的牙龈黏膜疼痛敏感度存在差异(χ2=54.203,P < 0.001);前牙组中重度和重度疼痛比例较后牙组高(χ2=55.555,P < 0.001);不同年龄的疼痛敏感度存在差异(χ2=96.501,P=0.000),疼痛敏感度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性(r=0.465,P < 0.001);女性中度及以上黏膜疼痛程度比例较男性更高(χ2=12.298,P=0.031)。结论 下颌不同牙位颊侧牙龈粘膜的疼痛敏感程度不同,前牙区牙龈的疼痛敏感程度较后牙区高;年龄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与男性相比,女性对疼痛更加敏感。

  • 防治实践
  • 吴玉琼,阮雅烨,明佳俊,程蕙娟,焦婷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51-65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对1例上牙列缺失下牙列缺损(肯氏Ⅲ类)伴小口畸形的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行上颌总义齿修复、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牙列缺失采用常规方法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硅橡胶口内整塑制取上颌终印模。下颌牙弓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获取口内软硬组织数字化印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 design,CAD)和3D打印技术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制作。结果 上、下颌义齿固位良好,咬合稳定,患者发音清晰,咀嚼良好,摘戴义齿顺利。1周及1个月后复查,无压痛,患者对咀嚼效率满意,佩戴舒适。结论 口内扫描和3D打印技术成功为小口畸形患者设计和制作例下颌可摘局部义齿,效果满意,为小口畸形患者的牙列缺损治疗提出例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 王春林,兰泽栋,毛琴,林地福,徐婵娟,刘从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57-66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个性化微支抗钉辅助快速扩弓器的过程,并评估用此扩弓器扩展成人腭中缝的疗效。方法 使用数字化技术制作个性化微支抗钉辅助快速扩弓器,并运用此扩弓器对1例21岁伴有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成年女性进行扩弓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个性化微支抗钉辅助快速扩弓器可采用口内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和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制作完成,扩弓治疗后,此患者前部腭中缝宽度打开量为3.9 mm,后部腭中缝宽度打开量为3.2 mm,上颌基骨宽度增宽了4.7 mm;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倾斜度变化不明显,牙槽嵴高度少量降低。文献复习结果表明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个性化扩弓器是扩弓器发展的主流方向,并且支抗钉的初期稳定性对于扩弓治疗能否成功有决定性作用。磨牙倾斜度的增加由多部分组成;牙槽嵴高度的减少会因测量方法而可能被高估。结论 个性化微支抗钉辅助快速扩弓器可有效扩展伴有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成年患者的腭中缝,但是扩弓治疗对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倾斜度和牙槽嵴高度的影响还需增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 综述
  • 彭瑞婷,程磊,彭显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64-66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 denticola),是人类口腔中一种重要的密螺旋体致病菌。早期研究发现齿垢密螺旋体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技术手段的发展,众多研究显示齿垢密螺旋体不仅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而且在多种口腔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齿垢密螺旋体在牙髓根尖周病、种植体周围疾病中高度检出,其表面蛋白也在口腔肿瘤样本中普遍存在。本文就齿垢密螺旋体在牙周病、牙髓根尖周病、种植体周围疾病、口腔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总结相关作用机制:齿垢密螺旋体可通过糜蛋白酶样蛋白酶复合物(chymotrypsin-like protease complex,CTLP)、主要外鞘蛋白(major outer sheath protein,Mosp)、Td92、LOS等多种表面蛋白引起机体免疫调节紊乱,破坏上皮屏障,诱导骨吸收,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还可通过表面FhbB脂蛋白逃脱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还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等。

  • 高娟,左文,王璇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68-67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全脱位牙是牙外伤中最严重的一种,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是牙再植术。由于患牙通常不能及时就诊,导致牙根表面牙周膜坏死,牙再植成功率大大降低。如何利用种子细胞、相关调节因子以及支架材料的应用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高再植牙的牙周膜愈合,实现全脱位牙成功再植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表达干细胞标记物,具有多细胞分化潜能,在牙周组织再生修复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溶血磷脂酸(lysobisphosphatidic acids,LPA)等相关调节因子对牙周组织再生具有促进作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材料,能更好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目前研究已经表明PDLSCs等种子细胞具有牙周组织再生潜能,在牙周炎与牙周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中也有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在全脱位再植牙的应用中报道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全脱位再植牙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将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应用于全脱位牙再植中,实现全脱位再植牙的牙周膜愈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魏雅楠,陈筠,李志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73-67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微创牙科”的概念旨在对龋齿进行更为保守的治疗,保留更多健康牙本质。因Er: YAG激光可选择性清除龋质,及表面蚀刻后玷污层消失、牙本质小管暴露,且其精确、安全、无痛等优势深受关注。同时,受Er:YAG激光不同参数影响,致术后被预备牙本质表面和充填材料间所形成的粘接强度有所差异。本文就牙本质粘接原理,Er:YAG激光作用机制,不同参数(功率、能量密度、脉冲持续时间、照射距离)处理牙本质后,其对牙髓有无热损伤,牙本质表面超微形态,不同粘接系统、充填材料与被照射硬组织间的粘接性能作一综述。合适的参数范围(功率 ≤ 10 Hz,能量密度 ≤ 60 mJ,脉冲持续时间 ≤ 50 μs)联合喷水冷却,不会对牙髓组织产生热损伤,而较高功率、能量密度及脉冲持续时间的铒激光处理牙本质后,会导致表面组织熔融、碳化、裂纹、原胶原纤维间隙变小等,限制粘接剂渗入,对粘接产生消极影响。但目前各基于玷污层的粘接系统是否适用于激光处理后的牙本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 姜佳杨,李保胜,李雨阳,张慧彦,金卓华,欧燕珍,孟维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0): 677-68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咬合紊乱是上、下颌牙的静动态关系不协调的异常状态,临床中最常见的是因个别点的早接触而无法达到牙尖交错位或因咬合高点产生牙合干扰的现象,可使牙周组织损伤、咀嚼功能下降、关节肌肉不适,甚至通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活化诱导血清皮质类固醇水平的升高导致机体慢性应激。本文就咬合紊乱导致的慢性应激对骨组织、口颌系统、情绪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咬合紊乱不仅导致口腔局部的骨丢失、全身骨量的减少,对口颌系统局部功能产生损害,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方面对机体的焦虑情绪、睡眠、认知功能及空间记忆能力亦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近年来对于咬合紊乱的关注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并及时调整不协调的咬合关系已成为临床中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