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0年, 第2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48-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顾新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49-75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萎缩无牙颌由于颌骨解剖条件因素给修复重建带来了巨大挑战,种植支持式全口固定义齿修复因为可以很好地恢复患者咀嚼功能和美观效果而广受推崇。然而,萎缩无牙颌种植即刻功能重建手术要求高,修复治疗程序复杂,往往很难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数字化辅助萎缩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功能重建的工作流程对于无牙颌患者和种植修复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总结了数字化辅助萎缩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功能重建的工作流程,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辅助诊断、设计、植入、即刻修复重建和最终修复,可优化种植手术和即刻修复工作流程,提高萎缩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的精度,减少大量植骨需要,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实现“修复导向,以终为始”的无牙颌种植修复理念,精准、微创、高效地恢复患者的美观和咀嚼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基础研究
  • 廖丹,葛颂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59-76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 与补肾固齿丸改善大鼠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情况,探讨ICA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随机分为慢性牙周炎组(P组)、ICA低剂量组(L组)、ICA高剂量组(H组)以及补肾固齿丸组(B组)。各组分别给药1个月、2个月,通过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同时采用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检测特定位点骨参数及记录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cement-to-enamel junction- alveolar bone crest,CEJ-ABC)的距离为牙槽骨吸收值,组织学切片评价ICA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修复重建的影响。结果 H组、L组及B组与P组相比,血清OCN均有所降低(P < 0.05);H组、L组及B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较P组明显增大(P < 0.05)。H组、B组与P组相比,骨小梁厚度明显增大(P < 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减小(P < 0.05);L组相应骨参数变化趋势与H组一致,但仅在给药2个月时骨小梁分离度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牙槽骨吸收值测量分析,相较于P组,L组、H组、2个月时的B组CEJ-AB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CA与补肾固齿丸能改善实验性大鼠慢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情况,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骨钙素水平有关。

  • 郭颖,王红,车双江,宓努,杨晓喻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68-77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雌激素缺乏状态下,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在大鼠牙槽骨区域中的表达与分布,为研究sclerostin与牙槽骨改建活跃性的组织学关联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32只,16只进行卵巢摘除手术(ovariectomized),OVX组,16只进行假性手术(sham-operated),Sham组。分别在手术后1、2、3、4周处死并取出下颌骨进行包埋。选取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方向切片,进行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染色、sclerostin免疫染色、多重免疫染色、RANKL和TRAP双重染色、镀银多重染色。结果 随着术后时间增加,OVX各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在下颌第一磨牙牙槽间隔区域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X 2w组,OVX 3w组,OVX 4w组比对应时间点Sham组有更多量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分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erostin免疫染色显示OVX组下颌第一磨牙近牙周膜区域阳性骨细胞比例逐渐减少,OVX 3w组、OVX 4w组与OVX 1w组和OVX 2w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组下颌第一磨牙近牙周膜区域与牙槽间隔中心区域相比较,OVX 3w组和OVX 4w组在近牙周膜区域sclerostin阳性表达比例低于牙槽间隔中心区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染色结果显示,OVX 4w组较Sham 4w组中成熟的破骨细胞数量更多,破骨细胞周围均可见成骨细胞分布,而sclerostin阳性骨细胞在OVX 4w组更少。在OVX 4w组近牙周膜区域sclerostin/TRAP/镀银染色显示sclerostin阳性骨细胞周围骨小管多见平行整齐排列;而sclerostin阴性骨细胞周围骨小管多见不规则杂乱排列。结论 Sclerostin蛋白参与雌激素缺乏大鼠牙槽骨改建过程。

  • 苗倩,彭朋,董晓曦,马遥,张锡忠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76-78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low level laser,LLL)对大鼠牙移动后保持过程中破骨细胞和胶原纤维改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20只,随机选取5只为基线组:不施加正畸力,作为空白对照。其余15只建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加力结束去除加力装置后随机3组,每组各5只。对照组:即刻拆除加力装置后,不采用任何保持措施;保持组:拆除口内装置后,结扎丝拧成麻花状作为固定保持,维持大鼠第一磨牙与切牙之间的距离;保持+激光组:加力结束拆除口内装置后,结扎丝拧成麻花状作为固定保持,并在去除加力装置后的第0天、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应用LLL照射。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第一磨牙组织块,用HE染色、TRAP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以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分析牙槽骨及胶原纤维改建的过程。结果 去除加力装置后2周,基线组牙根两侧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牙根远中侧未见明显破骨样细胞;对照组牙根两侧未见明显胶原纤维沉积,远中侧破骨细胞活动活跃;保持组牙根两侧可见胶原纤维沉积,远中侧亦可见破骨细胞活动,但不如对照组活跃;保持+激光组牙根两侧胶原纤维合成明显,未见明显破骨细胞分布,且保持+激光组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保持同时进行低能量激光照射能有效促进大鼠牙移动后保持阶段内胶原纤维的合成,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从而减少磨牙复发的可能性。

  • 临床研究
  • 吴平凡,陈林林,陈芬,郭凌燕,李羽,雷振革,柯星,谭伟兵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81-78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耳后隐蔽切口对腮腺下极小型良性肿瘤实施切除,探讨该手术入路安全性及可行性,为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美学考虑提供新思路。方法 18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均采取耳后隐蔽切口行腮腺肿瘤切除术,其中多形性腺瘤9例,肌上皮瘤2例,Warthin瘤5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嗜酸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面瘫、涎瘘情况,采取视觉模拟量表对手术切口外观进行满意度评分。术后6~12个月随访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8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肿瘤直径1.0~3.1 cm,平均2.5 cm。所有患者均可通过耳后隐蔽切口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均未出现永久性面瘫及肿瘤复发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对外观较满意(美学评分9.3 ± 0.4),达到预期美容效果。结论 耳后隐蔽切口对于腮腺下极、颌后区的小型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入路,因手术瘢痕主要位于耳后沟内,较好满足了患者术后美观的需求。

  • 胡琮佼,茅飞飞,武影,冯妍慧芝,周敏,罗礼君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85-79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提取电子诊疗系统中牙周炎患者相关信息的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牙周炎患者个体状况及影响其诊疗行为的因素,为后续改进牙周医疗服务、提高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基础。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2016年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信息。根据牙周序列治疗程序,将所接受的治疗分为6种情况,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诊疗行为的因素,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年龄及性别对诊疗行为的影响。结果 年龄、支付方式、疾病严重程度对诊疗行为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较女性更易患重度牙周炎(男性41.04%;女性31.85%),同时更多使用医保作为支付方式(男性86.14%;女性83.74%)(P<0.05)。相较于35岁以下人群,中重度牙周炎在35岁以上人群中占比更大(84.58%),35岁以上人群依从性较差,后续接受复查(17.10%)更少,使用医保支付比例低(49.6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5岁以上人群中重度牙周炎占比较高,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治疗,依从性不高,治疗后的复查频率低,该情况与该人群使用医保支付比例低有关,35岁以上人群牙周治疗意识及依从性有待提高。

  • 黄秋雨,邓益君,吴伟勤,何杏芳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91-79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口腔癌根治术同期修复重建患者围手术期静脉通道的选择方式和深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为口腔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静脉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95例口腔癌根治术同期修复重建的患者围手术期内所使用的静脉通道及使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患者术中均进行股静脉置管,术后结合中等长度导管或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顺利完成静脉治疗。股静脉置管并发症有下肢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1.1%),穿刺口渗血17例(发生率17.9%),28例中等长度导管出现2例导管穿刺口渗血,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是局部静脉炎和渗出,各类型导管并发症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等长度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结论 围手术期根据患者的治疗特点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术中予股静脉置管,术后结合中等长度导管和外周静脉留置针,可满足口腔癌根治术同期修复重建患者围手术期静脉治疗需要,中等长度导管相关并发症较少。

  • 综述
  • 张正,王左敏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796-80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为B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针对BAFF的调控被认为是治疗多种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潜在靶标。牙周炎可促进局部和全身BAFF因子表达,同时BAFF已被证实能够加重牙周炎B细胞免疫反应和组织破坏过程。此外,BAFF还可激发CD4+T细胞免疫反应,并抑制调节性T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免疫反应,进而改变多种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然而,上述生物学效应是否为BAFF加重牙周炎的重要原因仍缺乏直接证据,亟待开展相关研究予以证实。本文将就BAFF在牙周炎发生和进展中的表达及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BAFF牙周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朱轩智,马瑞,谢旭东,王骏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801-80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骨细胞是包埋于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由成骨细胞分化而来。传统观念认为骨细胞仅具有结构占位作用,但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骨细胞在骨代谢中的作用也被一一挖掘。牙周炎是以菌斑生物膜为始动因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表现为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等症状,其中牙槽骨的吸收破坏是该病最具特征的病理变化。目前研究认为,骨细胞具有感知机械应力、参与骨重建、调节矿物质平衡、参与内分泌等功能,在骨稳态与全身代谢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高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分泌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影响凋亡、衰老以及自噬等信号通路,积极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未来针对骨细胞代谢相关产物的检测对于临床上牙周炎防治的评估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骨细胞在骨稳态中作用以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进行相关综述,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童婷,程磊,任彪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806-81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是指具有较高恶变风险的口腔上皮病损或状态,主要包括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红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被认为与OP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在OPMDs患者口腔黏膜中检出率高,具有较强的黏附及破坏上皮的能力,同时能够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使上皮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并可代谢产生乙醛等致癌物;以上多种因素可能在OPM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OPMDs状态下的口腔黏膜也对白色念珠菌更易感。本文对白色念珠菌和OPMDs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赵永强,蒋练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811-81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0.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是一种近年被认为能够较好解决严重牙槽嵴骨量不足的骨增量方法,包括帐篷螺丝技术、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种植体帐篷支撑技术。帐篷螺丝技术操作简单,临床应用广泛,可在局部骨缺损区进行有效的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并发症较少。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主要用于较大范围骨缺损区骨增量,操作相对简单,但需结合部分自体骨移植,技术敏感性及并发症较高。种植体帐篷支撑技术最为复杂,主要用于下颌严重牙槽嵴吸收区骨增量,通过联合自体骨移植能获得最大的垂直向骨增量高度,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本文对近年来应用此技术修复各类牙槽骨缺损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种植治疗提供参考。

  •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