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1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36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王安训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361-36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髁突良性肥大是引起偏颌畸形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易于误诊,导致治疗的失败。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课题组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髁突良性肥大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进展,为临床规范化治疗髁突良性肥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髁突良性肥大病因包括神经营养障碍、局部循环障碍、外伤特别是幼年时期的髁突损伤、偏侧咀嚼、颞下颌关节炎、内分泌障碍、髁突骨瘤、遗传等;髁突良性肥大隐匿发病;好发于10~30岁;病程可持续多年。其临床特点为缓慢进行性颌面部不对称。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是髁突良性肥大诊断、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临床需针对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密切观察、比例髁突切除术和正颌手术。

  • 基础研究
  • 王延峰,曾佳骏,袁乔,栾庆先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368-37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单纯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广泛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并同时进行龈上洁治。一周后进行超声结合手工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记录临床指标并采集龈下菌斑。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16S rRNA V3-4区测序,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变化。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时间点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明显变化,PCoA显示仅治疗后3个月与基线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个月,临床指标探诊深度显著减小,卟啉单胞菌属、密螺旋体属、坦纳氏菌属、产线菌属等致病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金氏菌属等牙周健康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治疗后6个月,虽产线菌属等致病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仍较基线显著降低,但种类数量较3个月时减少;探诊深度较基线明显降低,但较治疗后3个月显著增加。结论 单纯机械治疗有助于缓解牙周炎症并改善龈下菌群的失调状态,在治疗后3个月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邢小宇,李艳萍,张琳,何丽娜,刘会梅,牛玉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377-38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当超声工作尖位于根管内一定深度时冲洗液的计算流体动力学特点,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使用扫描激光振测系统扫描超声工作尖,分析其在一定功率下的振动特点。然后应用ICEM CFD 18.0软件建立根管超声冲洗模型,设置超声工作尖放置的位置为距根尖止点1 mm,通过FLUENT 18.0软件获取结果云图,分析冲洗液的空化体积分数、流动速度及其对根尖压力。结果 超声工作尖振动是以横向振动为主伴轻微的纵向振动;工作尖各部分横向振动的幅度均不同,工作尖尖端振幅最大,越靠近锉基部,振幅越小。冲洗液空化体积分数大于0的区域集中在工作尖周围;在工作尖周围冲洗液流速较大,最高达2 m/s,在工作尖前方约0.2 mm内,冲洗液流速大于0.1 m/s,而在距根尖0.8 mm范围内,冲洗液流速较小甚至为0;根尖压力为非正压。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当超声工作尖放在距根尖1 mm处时,冲洗液不会溢出根尖孔,冲洗过程相对安全;同时冲洗液在工作尖前方约0.2 mm内冲洗作用较强。

  • 王倩倩,丁丹丹,丁翔,韩瑞,韩影影,周美云,徐锦程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383-38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Bex1和NF-kBp65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Bex1和NF-kBp6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x1阳性表达率为48.3%(29/6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8.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8,P<0.01),其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 < 0.05);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kBp65阳性表达率63.3%(38/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8,P<0.01),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ex1和NF-kBp65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2,P=0.01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Bex1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结论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x1阳性表达率低和NF-kBp65阳性表达率高可能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起促进作用,且Bex1阴性表达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 临床研究
  • 刘柳,王翔,段宁,赵毛毛,许开源,吴开慧,黄帆,王文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388-39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接触性口炎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对55例明确诊断为接触性口炎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致病因素、病损类型、发生部位。结果 55例患者中,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男性19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为1∶1.89。55例患者中,78.18%(43/55)因口腔黏膜接触牙科材料致病,银汞合金充填物致病占52.73%(29/55),金属冠致病占9.09%(5/55),活动义齿塑料基托致病占9.09%(5/55),树脂充填物致病占5.45%(3/55),藻酸盐印模材料致病占1.82%(1/55);因口腔黏膜接触食物、日用品等致病占21.82%(12/55)。接触性口炎的临床病损类型表现为苔藓样反应、红斑型及糜烂型。本组病例接触性口炎发生部位以颊部最多见,舌部次之,再次之为唇部,而牙龈和腭部则相对少见。在颊部黏膜,苔藓样反应的发生率为55%(22/40),高于糜烂型20%(8/40)和红斑型25%(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舌、唇、龈、腭部位,3种病损类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触性口炎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较多,牙科材料,尤其金属类和丙烯酸酯类(活动义齿塑料基托、树脂充填物、粘接剂、自凝塑料)材料,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在颊部黏膜,苔藓样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 闫星泉,南欣荣,张泽君,张琪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395-39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Ⅱ~Ⅲ期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Ⅱ~Ⅲ期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患者29例,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1例患者接受局部病灶刮除术后,有19例痊愈,2例缓解;6例患者接受了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接受了下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痊愈。结论 外科清创是治疗Ⅱ~Ⅲ期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的有效措施,多数通过口内入路行局部病灶刮除术可彻底清除死骨和炎性肉芽组织,当死骨累及上颌窦底水平或下颌骨连续性时,则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或下颌骨部分切除术,通过及时外科干预去除病变骨质,以保持局部有活力骨微环境的无菌状态。

  • 张曙光,尹西腾,徐文光,韩伟,刘喆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400-40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癌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至2019年期间收治的腮腺淋巴上皮癌病例22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26~61岁,主诉病程3天~18年,单侧腮腺区多发肿块1例,其余21例均为腮腺区单侧单发肿块。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螺旋CT检查,CT所示腮腺组织内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影欠均匀,CT值26~81 HU,15例表现为类圆形,界限尚清晰;7例表现为结节状,界限稍不清晰或部分不清晰。所有病例诊断最终依据病理学检查,HE染色图像可见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上皮细胞生长活跃伴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肿瘤间质可见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2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患者未行颈淋巴清扫。20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其中10例同时行辅助化疗;1例患者术后仅行化疗,1例患者术后未行其他任何辅助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回访,21例无瘤生存13个月~8年,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因肝转移死亡。结论 腮腺淋巴上皮癌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病理仍是诊断腮腺淋巴上皮癌的金标准。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及颈部情况进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后辅助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防治实践
  • 刘颖,夏大弘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406-41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武汉市1~3岁儿童采用社区家庭医生模式龋病管理的效果,为儿童龋病群体社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配对抽样原则,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核心社区中抽取1 000名1~3岁儿童,试验组定期“随访-家访”,对照组“开始-终末”随访,2年后临床检查其龋病和患龋状况,问卷调查刷牙行为。结果 2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龋率/龋均分别是15.8%/1.41和46.6%/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鱼0.05)。试验组家长帮助儿童口腔刷牙习惯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1~3岁儿童,口腔社区家庭医生防龋模式经济有效,建议推广。

  • 综述
  • 殳畅,蔡琴,叶尔盼·艾力卡木,周媛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411-41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定植的微生物群落对口腔健康起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全身健康。了解口腔微生物群落如何建立、发育对理解口腔微生态相关的生理过程和病理改变及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很有必要。本文就生命早期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发育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根据现有研究对婴幼儿口腔菌群特征及其发育变化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包括孕期健康状态、生产方式、饮食、环境、抗生素应用、遗传等诸多因素与出生后口腔菌群组成及相应特征具有相关性,对临床有一定启示作用。然而,目前研究多局限于横断面研究,尚需完善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并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分子机制研究等深入探索,以进一步阐明相关因素对生命早期口腔微生物群落定植、发育的近、远期影响和作用机理,以及其对局部或全身健康的作用。

  • 黄金霞,石海涛,潘剑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417-42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进行拔牙手术,常因术后出血风险较高被许多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医生视为禁忌。多种因素与其发生术后出血相关,但目前还未达成共识。本文以近年文献为基础,对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拔牙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较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低;抗凝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合用,以及术前使用抗生素时,出血风险增加。此外,特定的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拔牙位点感染史、较大的手术创伤等与更高的术后出血风险有一定相关性。目前普遍认为拔牙术前不停药、术后合理运用不同的止血措施是安全可行的。未来还需要更多前瞻性的对照试验,以建立不同条件下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进行拔牙手术时的安全体系。

  • 王珏,王倩,吴佳,李凌锋,隋欣,李美慧,张骁,高颖,杨柳青,刘志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422-42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体硬组织缺乏完善的自我修复的能力。在牙本质和牙骨质中,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可同时存在于胶原纤维内外。如何在胶原纤维存在的情况下,修复或再生出具有高度有序的定向排列的HA是牙本质和牙骨质修复和再生的难点。目前牙本质和牙骨质的仿生矿化主要从模仿其生物形成过程和其生理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分为源于纤维矿化机制的仿生矿化体系和以HA为主要成分的仿生矿化体系。应用的材料有脱矿牙本质(demineralized dentin matrix,DDM)、煅烧牛骨羟基磷灰石(bovine hydroxyapatite,BHA)等天然材料和聚合物诱导液体前体(polymer-induced liquid precursor,PILP)、合成HA等合成材料。未来应通过将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相结合,应用再矿化溶液-HA释放磷酸钙离子仿生矿化的方式来促进牙本质和牙骨质的修复与再生。

  • 周美西,朱琳虹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6): 428-43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齿美白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漂白技术为主的非侵入性牙齿美白因其独特的不破坏牙体硬组织的优越性,成为许多牙齿着色患者的选择。不同类型着色牙能达到的美白效果不一样,其中四环素牙的漂白疗效不及氟斑牙。过氧化氢漂白剂与含同等浓度过氧化氢的过氧化脲漂白剂的漂白效果接近,而在过氧化物漂白剂中加入诸如菠萝蛋白酶等无过氧化物试剂能提高牙齿美白效果;低浓度的漂白剂延长作用时间能达到高浓度漂白剂的牙齿美白效果。目前pH值对牙齿美白效果的影响仍存有争议;激光与传统的过氧化物漂白剂结合能有效提高牙齿美白效果;联合牙釉质微研磨与过氧化物牙齿漂白剂能使氟斑牙的美白效果更佳。本综述通过分析牙齿着色原因、漂白剂的性质、激光微研磨的应用及漂白后牙齿组织的改变探讨以漂白技术为主的非侵入性牙齿美白效果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