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1年, 第2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8-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04-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陈泽涛,林义雄,杨杰婷,黄宝鑫,陈卓凡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05-51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牙槽骨缺损再生的基础是屏障膜的屏障功能及空间维持作用,因此传统屏障膜的研发策略集中关注其物理屏障功能、降解性能及如何规避免疫原性提高生物相容性。屏障膜不仅能够被动地阻挡结缔组织,其作为“异己”成分植入体内后,会引发宿主持续的免疫反应即异物反应。骨免疫学理论表明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联系密切,免疫细胞在骨组织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研究背景,笔者课题组提出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屏障膜研发理念:通过对屏障膜机械性能、表面性能及理化性能的调控,赋予屏障膜良好的免疫调控能力,诱导良好的局部免疫微环境产生,从而协调成骨与破骨以及屏障膜降解过程,提高引导骨再生中屏障膜成骨效能,满足骨缺损再生修复需求。本文述评了屏障膜的发展沿革及免疫微环境、骨再生、屏障膜三者间的紧密联系,提出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屏障膜研发理念,旨在提高屏障膜的成骨效能,解决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的科学难题。

  • 基础研究
  • 王怡天,吴寅龙,余钒源,吴凡子,汪成林,叶玲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15-52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牙体牙髓治疗中常用的骨水泥材料Biodentine与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rate,MTA)在与血液接触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变色原因。方法 制备直径5 mm、高3 mm的Biodentine和MTA圆盘,将每种材料的24个圆盘随机分配到去离子水组和脱纤维羊血组中,浸泡1 d和7 d后进行后续检测。进行各类检测的3个时间点为:圆盘固化脱模后即刻、浸泡1 d和7 d后。检测指标如下:在同样光照环境下对圆盘进行拍照,直观比较两种材料的颜色变化;采用比色仪检测两种材料的色度;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的表面形态;使用X射线能谱仪测量两种材料各元素含量。结果 肉眼观察到与脱膜后即刻相比,在脱纤维羊血组浸泡1 d后仅MTA在明暗度上发生改变,脱纤维羊血组浸泡7 d后Biodentine与MTA颜色均加深变红,但MTA暗度明显增加。比色仪结果显示脱纤维羊血组MTA的7 d色差值?E(21.257 ± 0.955)大于Biodentine的7 d ?E(5.833 ± 0.501)(t=24.781,P < 0.001);MTA材料自身变色随着与血液接触时间延长而加深,其7 d ?E与1 d ?E(6.233 ± 0.88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56,P < 0.001);而Biodentine材料自身变色随时间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7 d ?E与1 d ?E(6.790 ± 0.831)相比,t=1.707,P=0.16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用脱纤维羊血浸泡7 d后,MTA表面孔隙率大于Biodentine,且MTA的晶体边缘相较Biodentine也更为圆钝。X射线能谱仪检测显示:在脱纤维羊血组浸泡7 d后MTA中氧元素含量下降、铋元素含量上升;与此同时Biodentine因阻射能力低未被检测出锆元素,但其他元素含量稳定。结论 Biodentine在与血液接触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优于MTA,这主要与Biodentine表面孔隙率小、阻射剂成分稳定有关。

  • 唐澜,彭彬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23-52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冲洗方法对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清除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60颗下颌单根管恒前磨牙,截冠后ProTaper预备至F4。将牙纵向劈为两半,分别在根管壁上制备标准化凹槽和凹陷模型并填入氢氧化钙。根据不同冲洗方法将样本随机分为4组(n=40):注射器组、超声组、XP-endo finisher(XPF)组、M3-Max组;每组根据冲洗液再分为2个亚组(n=20):次氯酸钠组、次氯酸钠+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组。冲洗结束后显微镜下拍摄凹槽和凹陷照片,并对残余氢氧化钙进行评分,比较不同冲洗方法和冲洗液对氢氧化钙的清除效果。结果 在凹槽和凹陷模型中,使用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时,超声、XPF和M3-Max清除氢氧化钙的效果均优于注射器冲洗(P < 0.05);当使用次氯酸钠联合EDTA冲洗时,超声、XPF和M3-Max清除氢氧化钙的效果也均优于注射器冲洗(P < 0.05);但超声、XPF和M3-Max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使用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时相比,次氯酸钠联用EDTA冲洗可增强超声、XPF和M3-Max清除氢氧化钙的效果(P < 0.05),但不能增强注射器冲洗效果(P > 0.05)。结论 次氯酸钠联用EDTA冲洗可增强超声、XPF和M3-Max清除氢氧化钙的效果,三者间无明显差异,均优于注射器冲洗。

  • 罗晓娜,刘向晖,王博,刘昕,谢晓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29-53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对成釉上皮中釉质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釉质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在体外小鼠下颌磨牙牙胚的培养基中加入以DMSO溶解的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为实验组,以培养基中加入等量DMSO处理的牙胚为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成釉上皮中磷酸化p38(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釉上皮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以及成釉细胞标志物牙成釉细胞相关蛋白(odontogenic ameloblast associated protein,ODAM)、釉成熟蛋白(amelotin,AMTN)、基质金属蛋白酶20(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0,MMP20)和激肽释放酶4(kallikrein 4,KLK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抑制剂SB203580的作用下,小鼠成釉上皮中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SB203580组的转录因子Runx2和Osx以及成釉细胞标志物ODAM、AMTN、MMP20、KLK4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38 MAP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unx2、Osx及成釉细胞标志物ODAM、AMTN、MMP20和KLK4的表达介导釉质发育。

  • 钟齐健,金婷婷,彭毓,陈伟雄,李劲松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35-54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沉默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alnexin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calnexin siRNA转染到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9 和SCC-25中,采用qRT-PCR检测calnex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验证calnexin siRNA沉默效果。通过CCK-8实验检测沉默calnexin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Transwell法检测沉默calnexin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qRT-PCR显示calnexin siRNA能够有效沉默calnexin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calnexin siRNA对calnexin的沉默效果。CCK-8实验显示沉默calnexin表达的第4天,第5天能够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ranswell实验提示沉默calnexin的表达能够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 < 0.001)。结论 沉默calnexin可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临床研究
  • 刘莉,周嫣,张大灵,王源元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41-54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颌间Ⅲ类牵引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5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微种植体组15例(A组):骨性Ⅲ类错牙合重度病例(垂直高角)选择配合微种植体支抗;颌间Ⅲ类牵引组20例(B组):骨性Ⅲ类错牙合轻、中度病例(垂直低角、均角)选择配合颌间Ⅲ类牵引,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 矫治后颅颌面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pramental angle,SNB角)减小(P < 0.05),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ubspinale-nasion-supramental angle,ANB角)增大(P < 0.05);B组SNB角减小(P < 0.05),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bspinale angle,SNA角)、ANB角、下颌平面角(anterior skull base plane-mandibular plane angle,SN-MP角)增大(P < 0.05)。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TB-TPPW)减小(P < 0.05);B组上气道矢状径鼻咽第一段(PNS-R)增大(P < 0.05)。矫治后A组SNB减小、ANB增大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上气道TB-TPPW减小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利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产生消极影响。

  • 刘彦杰,宋勇,陈裕聪,王俊林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48-55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可行性,为改进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至2019年收治的22例经典型成釉细胞瘤患者,采取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术后每月随访,复查曲面体层片面观察骨质恢复情况及有无复发。结果 22例患者术中均能完全刮除肿物,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术后经过1~3年的追踪观察,19名患者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未见复发;3例患者复发,行第二次刮除联合敞开术,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随访12个月未见肿物复发;8例患者术后1年行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结论 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路莹,颜启璋,于大海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53-55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引起的灼口综合征样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关于奥美拉唑引起灼口综合征样改变的6例临床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6例患者中,口服奥美拉唑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超过5年,引起的灼口综合征样症状主要为口腔烧灼感,舌部感觉异常,可伴有肢端麻木,患者停服奥美拉唑,给予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治疗,对症治疗1个月至半年后症状基本消失。文献回顾表明其原因可能与奥美拉唑引起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损伤、改变唾液成分及妨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有关。结论 奥美拉唑引起灼口综合征样症状原因可能为药物导致的神经损伤、唾液性状改变等,其主要处理方法为停药及对症治疗。

  • 综述
  • 宋冰清,任彪,程磊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57-56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周炎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核梭杆菌在牙周炎中有高检出率,两者有强相关性。具核梭杆菌可借助多种黏附素共聚致病菌、黏附侵入上皮细胞,利用毒力因子和代谢产物等破坏牙周组织,并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反应,促进牙周疾病甚至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目前临床上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药物并不能针对具核梭杆菌等特定牙周致病菌,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调或耐药等问题。具核梭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为牙周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发针对具核梭杆菌黏附素、毒力因子、代谢产物或切断各个致病通路的材料、药物、益生菌产品,抑制其在深牙周袋中的增殖和炎症反应,保持与其他口腔微生物及宿主的动态平衡,有利于牙周炎的控制。

  • 尹馨,任秀云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62-56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周炎是一种以细菌为始动因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高危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可通过改变局部组织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打破牙周微环境的平衡,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由于牙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机械清创的局限性,C级或Ⅲ/Ⅳ期牙周炎患者仅行洁治术和刮治术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具有低毒性、高效杀菌、不引起细菌耐药性、利于组织愈合等优点,是一种可用于牙周菌斑控制的理想疗法。但是它无法清除龈下的结石,仍不能代替机械治疗来初步控制牙周的炎症,所以临床中多选用近红外低能量光配合传统光敏剂进行牙周辅助治疗。在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时,单独应用可减轻患者的敏感程度,有效控制菌斑,但其效果会受到患者牙周炎症程度、光敏剂浓度和种类、光源能量大小等的影响。随着材料学研究的日趋深入,光敏剂的氧产物催生性能、靶向结合细菌性能及PDT的杀菌消炎性能也显著优化。同时,与不同分期、分级的牙周炎病情相匹配的PDT参数仍需进行长期、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 张琳,唐雅文,王建涛,王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67-57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黏膜炎是放疗、化疗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炎症性疾病,在口腔常表现为局部黏膜烧灼样刺痛,在胃肠道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目前发现局部菌群失调可促进放化疗黏膜炎发生发展,益生菌可作为防治黏膜炎的新兴路径。本文就益生菌防治口腔和胃肠道放化疗黏膜炎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重点关注微生物对黏膜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影响。文献复习结果显示,黏膜炎的发生发展与局部菌群组成和功能改变有关,益生菌可通过调节局部微生态及宿主免疫等机制发挥防治作用。目前用于防治黏膜炎的益生菌多为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多数临床试验证实益生菌防治黏膜炎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益生菌品种繁多、肿瘤治疗方案不同,可能造成部分研究未观察到防治作用,选择有效性及安全性高的益生菌、设计最佳菌种组合及干预方案是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

  • 唐雅文,张琳,杨雪,邹静,王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72-57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近年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已有显著的提高,但该病及其治疗措施可导致多种口腔并发症,影响进一步治疗,对患儿影响大,不利于疾病的控制。为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本文围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管理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文献回顾表明,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口腔健康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口腔健康教育;肿瘤治疗开始前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消除潜在感染源,但应注意对患儿进行血液检查并评估风险;治疗期间针对患儿口腔黏膜问题对症处理;治疗期间如出现口腔急症,应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护理。目前仍缺乏针对口腔黏膜炎的有效防治措施,口腔黏膜炎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常见口腔疾病,其预防及治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短讯
  • 《口腔疾病防治》编辑部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8): 528-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