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18年, 第2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8-07-20
  

  • 全选
    |
    专家论坛
  • 廖岚, 曾丽君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09-41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数字化口腔美学修复技术也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传统修复诊疗模式。数字化美学修复治疗的发展,与医学其他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轨迹相类似,从不同临床治疗步骤的数字化技术介入,逐渐演变为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数字化。数字化对于提高美学修复的精准度与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造福了广大患者。数字化美学修复甚至可以取代传统的修复诊疗模式,促进美学修复进入完全数字化时代。功能、美学、微创是当今口腔修复的三大理念,而数字化口腔美学修复技术是集三者为一身的完美诠释。本文介绍目前美学修复治疗的数字化技术,述评数字化美学修复的优势、目前的局限性及今后发展方向。

  • 施斌, 吴涛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15-42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种植修复体常见的机械并发症有基台或螺丝松动、基台或螺丝折断、支架或种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修复体固位丧失(失粘接)等。本文将种植修复体分为:种植体支持的单冠、种植体支持的多单位桥、种植体支持的全口固定义齿三类,并对2000年后发表有关种植机械并发症的临床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别对基台或螺丝松动、基台或螺丝折断、种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修复体固位丧失(失粘接)等各种机械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临床处理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减少临床种植修复机械并发症的发生,为种植修复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 基础研究
  • 张静, 朱双喜, 彭伟, 李祥, 荣琼, 陈松龄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22-42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的成骨性能。方法 取健康Beagle犬上颌窦黏膜,免疫磁珠法分选CD146阳性细胞,培养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一代细胞的表面抗原CD146和CD44、CD34。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经基础培养(基础培养组)和成骨诱导培养(成骨诱导组)后,应用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成骨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ALP测试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应用茜素红染色、Von KOSSA 染色观察成骨诱导后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 成功培养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146和CD44阳性、CD34阴性。成骨诱导组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t = 14.44,P < 0.00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t = 7.85,P = 0.001)和ALP mRNA(t = 14.27,P < 0.001)表达量明显高于基础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骨诱导组RUNX2和OPN蛋白表达水平增强。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与基础培养组相比,ALP活性增高,3 d(t = 8.79,P < 0.001)、7 d(t = 9.75,P < 0.001)、14 d(t = 12.14,P < 0.001)、21 d(t = 19.62,P < 0.001)、28 d(t = 17.53,P < 0.001)时,成骨诱导组明显高于基础培养组;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茜素红和Von KOSSA 染色可见到明显的矿化结节。结论 犬上颌窦黏膜干细胞具有成骨能力。

  • 顾雪凝, 权家苗, 郭雨晴, 李颂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28-43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过表达第二信使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1)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human stem cells from the apical papilla,hSCAPs)分化的作用。方法 通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hSCAPs,实验分成4组:①Control组,即正常矿化诱导液(α-MEM、10%FBS、10 mmol/ L β-甘油磷酸钠、50 μg/ ml 维生素C、10 nmol/ L 地塞米松);②TGF-β1组,加入正常矿化诱导液后,加入5 μg/mL TGF-β1;③TGF-β1+LV-empty组,除正常矿化诱导液外,加入转染空病毒载体和TGF-β1,TGF-β1浓度为5 μg/mL;④TGF-β1+ov-CREB组,除正常矿化诱导液外,加入转染过表达CREB病毒载体和TGF-β1,TGF-β1浓度为5 μg/mL。矿化培养2周后,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矿化结节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矿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基因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mRNA的表达。结果 TGF-β1作用SCAPs后,与Control组(1.12 ± 0.11)相比,抑制矿化结节的形成(0.67 ± 0.12)(P<0.05);下调矿化基因RUNX2(0.60 ± 0.03)、DSPP(0.43 ± 0.12)、ALP(0.69 ± 0.05)的mRNA表达(P<0.05)。过表达CREB后逆转TGF-β1对SCAPs分化的抑制作用,与TGF-β1组相比,促进矿化结节的形成(1.27 ± 0.10)(P<0.01)并上调RUNX2(1.33 ± 0.07)、DSPP(1.32 ± 0.11)和ALP(1.26 ± 0.03)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过表达转录因子CREB能够逆转TGF-β1对hSCAPs分化的抑制作用,促进其分化。

  • 王晓瑾, 游昕超, 陈凯, 黄坤宋, 潘宣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34-43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5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的木犀草素药物(5、10、15、20、40、60 μg/mL),分别处理SCC15细胞24 h、48 h、72 h,通过MTT实验检测木犀草素对SCC1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浓度梯度的木犀草素药物(1、5、10 μg/mL)分别处理SCC15细胞,通过划痕实验检测木犀草素对SCC1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浓度梯度的木犀草素药物(5、10 μg/mL)分别处理SCC15细胞24 h,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木犀草素对SCC15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浓度梯度的木犀草素药物(10、20、40 μg/mL)分别处理SCC15细胞24 h,通过明胶酶谱法检测木犀草素对SCC15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活性的变化。结果 MTT实验表明木犀草素对SCC15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 0.01),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表明实验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迁移实验3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40.00 ± 22.94)个、(52.67 ± 6.94)个和(6.57 ± 0.80)个;侵袭实验3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5.67 ± 5.18)个、(39.67 ± 4.63)个和(2.67 ± 0.29)个(P < 0.01);明胶酶谱显示木犀草素能明显降低MMP-2、MMP-9的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P < 0.01)。结论 木犀草素可通过抑制明胶酶MMP-2、MMP-9的分泌从而抑制SCC15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刘双喜, 徐淑兰, 王彬娉, 陈灼庚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40-44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胶原膜靶向结合修复大鼠硬腭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血管化情况。方法 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96只,在大鼠硬腭第三磨牙远中到第一磨牙近中建立直径为3 mm的硬腭软组织圆形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4组大鼠的硬腭软组织缺损中植入靶向结合bFGF/胶原膜、游离结合bFGF/胶原膜、胶原膜、不植入胶原膜(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1周、2周、4周、8周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并各组处死6只,HE染色比较新生血管数目。结果 植入后1周、2周、4周时,靶向结合bFGF/胶原膜组新生血管数分别为8.94 ± 0.61、17.39 ± 2.08、11.22 ± 1.66,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8周时,靶向结合bFGF/胶原膜组新生血管数目为4.17 ± 1.28,各组新生血管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靶向结合bFGF/胶原膜有较好的促创面愈合期血管新生作用,加速创面愈合。

  • 袁理, 白雪岭, 李飒, 金艳, 游洪霞, 黄盛兴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45-45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3种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对上颌第一磨牙应力大小和分布影响的差异。方法 采用上颌第一磨牙树脂模型,分别用Reciproc、WaveOne和Protaper机用镍钛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使用Micro-CT分别扫描预备前后的树脂模型,将扫描结果导入Mimics 16.0软件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通过Abaqus 6.14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垂直和侧方加载条件下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3种机用镍钛根管锉根管预备后,在垂直力加载下,Reciproc组、WaveOne组、Protaper组牙釉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1.36%、21.48%、20.99%;牙骨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55.98%、41.18%、33.04%;牙槽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45.55%、40.37%、24.09%;在斜向45°力加载下,Reciproc组、WaveOne组、Protaper组牙釉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1.79%、-4.58%、3.82%;牙骨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16.33%、7.58%、4.32%;牙槽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46.82%、36.40%、8.29%。3种机用镍钛根管锉根管预备后,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牙骨质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均较预备前增大,应力集中区均位于牙冠与牙根交界区。3组在侧方加载时的应力均明显大于垂直加载时的应力。两种加载条件下,Reciproc组牙骨质和牙槽骨应力增大幅度均大于其余两组。结论 根管预备会造成上颌第一磨牙应力增大,Reciproc组牙骨质和牙槽骨应力增大更明显。

  • 临床研究
  • 刘晶, 赵凯, 王旭东, 黄伟, 王凤, 贾兰, 吴轶群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51-45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骨增量技术结合种植修复对外胚层发育不全缺牙患者进行口腔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胚层发育不全严重缺牙患者13例,行骨增量术后,植入常规种植体及颧种植体,固定义齿修复,并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治疗完成后,评估种植体生存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13例患者中2例患者选择髂骨移植,2例选择腓骨移植,1例选择下颌骨外斜线骨移植,1例下颌牙槽骨牵张成骨,其余7例应用引导骨再生。其中1例上颌移植骨出现明显的骨吸收;下颌骨增量效果良好,无明显骨吸收。13例患者共植入118枚种植体,其中22枚颧种植体,96枚常规种植体。5个常规种植体失败并拔除,随访3年常规种植体生存率94.79%,颧种植体生存率100%,患者满意度100%,50%以上的患者表示自信心得到了提升。结论 骨增量技术结合种植体支持义齿修复可以有效对外胚层发育不全缺牙患者进行口腔功能重建,增强其自信心,但是上颌前牙区骨增量后可能存在术后骨吸收的问题。

  • 李培森, 李贺, 梁秋娟, 李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56-45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学指标与慢性牙周炎病损程度及进展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样选取595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腔和血清学检查,根据慢性牙周炎病损程度诊断标准将牙周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根据慢性牙周炎病变进展期分为静止期组和活动期组。统计学分析各项血清学指标与慢性牙周炎病损程度及进展期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牙周炎患病率为74.6%,其中,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构成比分别为44.9%、16.1%、13.6%,活动期慢性牙周炎患者构成比为33.1%。相较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中控制欠佳(P<0.05);空腹血糖值在慢性牙周炎轻度组与中、重度组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慢性牙周炎轻、中、重度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不同进展期的组间比较中,空腹血糖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11.24 ± 3.50) mmol/L>静止期组(9.64 ± 3.42) mmol/L>对照组(8.82 ± 3.08) mmol/L(P < 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的病损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但空腹血糖水平会随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及进展期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

  • 刘彦杰, 黎钢, 王俊林, 宋勇, 陈裕聪, 覃沅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60-46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经耳屏小切口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5例19侧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经耳屏约4 cm长隐蔽小切口入路,解剖颞浅动静脉并向前拨开,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筋膜深面解剖暴露颧弓及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在直视下进行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1周拆线,其中2例出现轻度面瘫,分别为患侧颞支Ⅱ级面瘫及患侧颞支Ⅲ级面瘫、颧支Ⅱ级面瘫,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后涎瘘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复查CT提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髁状突形态良好。术后3个月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大于30 mm,关节无弹响,开口型无偏斜,术后6个月复查,疤痕不明显。结论 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创伤小,解剖层次清晰,避免损伤面神经,可为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安全便捷。

  • 防治实践
  • 陈芬, 陈林林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64-46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Stafne骨腔的临床表现与生物学特性,减少误诊及过度治疗。方法 对4例典型Stafne骨腔进行随访及临床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分析Stafne骨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结果 Stafne骨腔,又被称为:静止性骨腔、 特发性骨腔、潜在性骨腔、涎腺迷走性缺损、下颌骨异位涎腺、下颌骨舌侧骨腔、下颌骨舌侧骨皮质缺损等,临床发病率约0.5%。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为颌骨囊肿或颌骨肿瘤而进行不必要的治疗。关于Stafne骨腔病因,学者倾向于发育性和腺源性两种学说,临床多无症状,偶尔有疼痛,好发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Stafne骨腔影像学诊断标准为:①下颌骨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密度均匀明显的骨皮质白线;②能明确与邻近的结构如牙齿区别开来;③位于典型位置:在下颌角及磨牙区,位于下颌神经管下方。大多数Stafne骨腔无进展性骨质破坏,不需要处理;个别可能逐渐发展。结论 Stafne骨腔临床多无症状,CBCT可明确诊断,不需手术治疗,可随诊观察。

  • 刘军平, 伍金华, 黄劲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68-47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T形截断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齿对邻牙的影响。方法 101例要拔除单侧下颌低位水平阻生齿的患者,随机分为T形截断法组和横断牙冠法组, T形截断法以高速涡轮手机将阻生齿牙冠横断后再分为颊舌两部分后拔除,横断牙冠法以高速涡轮手机将阻生齿于颈部横断后拔除。对 2 组患者术后1周、2周及1个月后邻牙温度敏感、叩痛及松动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采用 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周、2周,T形截冠法组患者邻牙的温度敏感(χ21周=11.81、χ22周=17.43)、叩痛(χ21周=8.70、χ22周=4.75)及松动(χ21周=4.50、χ22周=7.10)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横断牙冠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 T 形截冠法组患者邻牙的温度敏感发生率低于横断牙冠法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3,P < 0.05),但2组患者的邻牙叩痛及松动等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在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齿时,T形截冠法可以降低邻牙术后短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综述
  • 许晓虎, 戴杏竹 综述, 赵望泓 审校
    口腔疾病防治. 2018, 26(7): 472-47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18.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龋病是最常见和广泛的生物膜依赖性口腔疾病,纳米技术可干扰龋病相关细菌代谢,抑制生物膜形成,减少牙体硬组织脱矿、促进其再矿化,有望成为龋病管理的有效策略。近年来,纳米技术在防龋材料特别是纳米防龋粘接剂、纳米防龋复合树脂的开发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从抗菌纳米防龋材料、再矿化纳米防龋材料、纳米载药系统方面进行综述,阐述功能性纳米材料在龋病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