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牙周炎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健康。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物学联系。牙周炎患者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大大提高;糖代谢水平过高也会促进炎症反应,影响牙周健康。近年来,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识别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提高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筛查诊断率及其预防和控制是临床难点,也是对口腔医生的新挑战。对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深入探究,提倡健康的全身和口腔管理策略,能为临床中牙周炎和糖尿病的防治提出新的方向。本文从全身和局部的角度,从伴糖尿病牙周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伴糖尿病牙周炎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及其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论述,为研究伴糖尿病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开辟新的思路。
急救药品是急救过程中的必备物品,急救药品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急救效果。诊疗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严重程度不一。因此口腔诊室中急救药品的配备及合理使用关乎患者生命安危。口腔临床常用急救药品有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抗心力衰竭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药等。本文将口腔诊室常用急救药品的常规适应证、用法、近年来国内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整理,列出了口腔诊室常见急症急救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为国内口腔诊室急救药品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目的 检测不同浓度乳酸链球菌素(Nisin)改性通用型树脂粘接剂(简称粘接剂)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室温避光条件下,将Nisin加入粘接剂中,震荡混匀,配置Nisin浓度为0.01 g/mL(0.01 g/mL组)、0.02 g/mL(0.02 g/mL组)、0.03 g/mL(0.03 g/mL组)、0.04 g/mL(0.04 g/mL组)、0.05 g/mL(0.05 g/mL组)的粘接剂溶液,以不添加Nisin的粘接剂作为对照组,进行微拉伸实验,评估Nisin对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筛选出与对照组粘接强度无差异的改性粘接剂为实验组,进一步进行:①琼脂扩散实验,检测固化粘接剂中Nisin的释出,其中以不添加Nisin的粘接剂为阴性对照组,以0.01 g/mL Nisin水溶液为阳性对照组;②直接接触抑菌实验,检测粘接剂对变异链球菌的直接接触抑菌能力;③生物膜活性分析,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各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菌量、厚度及胞外多糖产量情况,通过以上指标评价改性粘接剂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活性和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微拉伸实验筛选出0.01 g/mL组、0.02 g/mL组和0.03 g/mL组进行之后的琼脂扩散实验、直接接触抑菌实验、生物膜活性分析。琼脂扩散实验0.01 g/mL组、0.02 g/mL组、0.03 g/mL组未见明显抑菌环;直接接触抑菌实验0.01 g/mL组、0.02 g/mL组、0.03 g/mL组Nisin改性粘接剂可明显抑制样本表面变异链球菌增殖;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0.01 g/mL组、0.02 g/mL组、0.03 g/mL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细菌数量减少、厚度降低、胞外多糖活菌比例降低。结论 Nisin 浓度为0.01 g/mL、0.02 g/mL、0.03 g/mL的改性通用型粘接剂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粘附及生长,具备减少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继发龋发生的潜能。
目的 观察渗透树脂联合冷光美白治疗氟牙症患牙着色的效果。方法 将18颗患有氟牙症的上颌离体前牙用牙龈保护剂沿牙长轴分隔为等大的近远中两部分,随机分为A、B区,A区进行冷光美白(冷光美白组)治疗,B区进行冷光美白联合渗透树脂(冷光美白 + 渗透树脂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色阶和色度差异(用ΔE表示)。之后,随机选择其中6个样本,对表面微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另外选择6个样本用茶叶进行染色后,测定染色后的色阶和ΔE。结果 治疗后,冷光美白组、冷光美白+渗透树脂组较治疗前色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ΔE分别为13.75、14.98;治疗后,冷光美白+渗透树脂组与冷光美白组色阶提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ΔE(t = -3.58,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冷光美白+渗透树脂组处理后釉质表面形态完整,釉质突间隙被充填;冷光美白组牙釉质突表面塌陷,较粗糙不平整,釉质突羽毛球拍形状不明显。再染色后2组色阶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ΔE分别为19.69、18.95;冷光美白+渗透树脂组与冷光美白组色阶降低(t = -1.00,P > 0.05)、ΔE(t = 0.02, P > 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冷光美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氟牙症患牙着色的效果优于单纯冷光美白治疗。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对髁突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以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适应证。方法 选取339例髁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入院时患者张口度、疼痛程度、骨折侧髁突移位角度及下颌升支降低高度,评估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 髁突移位角度 ≥ 11.50°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6个月复查时恢复良好的患者分别占69.4%(118/170)和35.4%(29/8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6.38,P < 0.05),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髁突移位角度 < 11.50°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6个月复查时恢复良好的患者分别占52.4%(22/42)和44.4%(20/45),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 2= 0.55,P<0.05)。下颌升支降低高度 ≥ 4.19 mm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6个月复查时恢复良好的患者分别占64.7%(112/173)和35.6%(32/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0.35,P < 0.05),手术治疗效果好于保守治疗。下颌升支降低高度 < 4.19 mm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6个月复查时恢复良好的患者分别占46.7%(14/30)和41.3%(19/4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21,P < 0.05)。结论 髁突骨折移位角度 > 11.50°,或下颌升支高度降低 > 4.19 mm时,患者疼痛明显,该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目的 探讨Er: YAG激光在牙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于厦门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0个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个患者随机挑选2个象限,一个象限进行单纯牙周翻瓣术,另一个象限采用牙周翻瓣术结合Er: YAG激光辅助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记录牙周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牙龈退缩、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研究Er: YAG激光在牙周翻瓣术中的作用。结果 牙周翻瓣 + Er: YAG激光辅助治疗组与单纯翻瓣组在术后3个月(0.36 ± 0.26 vs 0.58 ± 0.29,t=3.831,P < 0.001)、6个月(0.60 ± 0.23 vs 0.83 ± 0.22,t=4.013,P < 0.001)相比牙龈指数明显降低,其余牙周指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 YAG激光作为牙周翻瓣术的辅助治疗手段并没有显著地减少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及改善牙龈退缩的作用,但能提高牙龈炎症的恢复,加快组织愈合。
目的 观察全瓷嵌体修复治疗儿童第一恒磨牙重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已行完善牙髓治疗的第一恒磨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34例,年龄7~15 岁,共40颗患牙,使用CEREC系统进行全瓷修复,制备8颗全瓷嵌体和32颗高嵌体,使用复合树脂水门汀粘固。修复后即刻和24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12个月和24个月使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评价项目包括继发龋、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破裂、解剖形态、邻接关系、牙龈健康状况。结果 40颗全瓷修复儿童第一恒磨牙,修复后24个月,修复体的继发龋、外形、破裂三项指标都100%达到A级,边缘适合性、颜色匹配、解剖形态、邻接关系和牙龈健康状况其他指标也85%以上达A级。24个月和12个月结果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修复后即刻、修复后24个月的主观评价满意率均达94%以上。结论 使用CEREC椅旁全瓷嵌体/高嵌体微创修复可以作为儿童恒磨牙严重牙体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满意度高。
目的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联合Bio-oss骨粉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位点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应用rhBMP-2联合Bio-oss骨粉修复骨缺损同期种植的患者12例共20颗种植体,统计术后6个月唇侧骨高度及骨板厚度的变化,戴牙后运用粉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对软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20颗种植体均种植成功,牙槽骨高度平均增长1.9 mm,其中17个种植位点(85%)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高度增长,1个种植位点在术前唇侧严重骨开裂的情况下,发生骨板的吸收,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2个种植位点的骨高度未发生明显改变;20个种植位点唇侧骨板厚度均大于1 mm,平均厚度为1.9 mm;PES平均分为9.8分。结论 rhBMP-2联合Bio-oss骨粉能较好地修复前牙美学区的骨缺损,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目的 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 1例发生于颈部的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发生于头颈部软组织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约占全身侵袭性纤维瘤病的5%~9%,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临界瘤,常表现为质硬、无痛性肿块(偶有疼痛),可快速或隐蔽性生长,活动度差,可导致面部畸形、侵犯颅底或重要的神经血管、压迫呼吸道等严重的后果。磁核共振可作为术前判断病变大小和位置的首选方法,瘤内见特征性的低T1及T2 信号的胶原纤维成分对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具有较明确的病理学特征,无包膜或偶见包膜,光镜下可见病变由束状平行排列的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胶原化,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细胞膜界限不清,细胞质数量不等,无病理性核分裂及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表现为Vim(+)、HHF-35(+)、CD34(-)、S-100(-)、Ki-67(+)。该病具有侵袭性,容易复发,但缺乏远处转移能力。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放化疗、激素治疗、生物治疗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结论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无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如果无法完整切除或者复发时可辅助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术后需定期随访。
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在口腔正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对错颌畸形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正畸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对错颌畸形认知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040,P < 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较对照组好: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更能按时复诊(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治疗6个月(t=2.344)、12个月(t=3.721)菌斑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正畸并发症的发生率7.1%(4/56),则显著小于对照组26.8%(15/56)(χ 2=9.728,P < 0.05)。结论 知信行模式可有效减少固定矫治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态。
骨组织在受到损伤后可以实现无瘢痕性修复。而要实现恰当的骨组织的形态和功能的完全修复,过程十分复杂,并且常容易失败。骨再生过程要求宿主免疫系统和受损的骨组织在骨损伤部位具有高度有序的相互作用。骨组织受损后会发生一系列动态修复过程,其组织学过程体现为血肿、炎症、骨膜反应、软骨形成、软骨内成骨及骨塑造。骨组织受损后的炎症过程对骨再生的开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对骨组织损伤的预后产生深远影响。宿主的炎症反应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因子参与了调节过程,其中T细胞对骨再生的调节作用是一大研究热点,本文综述T细胞在骨再生中起到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牙周炎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是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牙周局部炎症会破坏上皮的完整性,导致牙周致病菌扩散到循环系统。同时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的炎症介质,尤其是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以及前列腺素均会从牙周袋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起系统性炎症反应。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及其释放的炎症因子可能是牙周炎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关联的机制。本文就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