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1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许竞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2-1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文献复习,梳理明确种植初期稳定性的性质、意义、测试、参数以及影响因素。种植初期稳定性即种植体-骨界面的锚固力,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现象,其意义在于维持种植体静立不动状态,使新骨不受干扰地生长附着在种植体表面,避免纤维组织生长,最终达到骨整合。临床比较常见的初期稳定性测试方法有植入扭力(insertion torque,IT)、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的种植体稳定指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叩诊试验Periotest等,以IT值更为常用,直接以IT值代替初期稳定性。目前未能就预示骨整合的初期稳定性具体参数标准形成统一认识,各个数值段初期稳定性的种植均有可能达到骨整合,但过高的初期稳定性有形成界面骨质微骨折导致骨坏死进而种植失败的可能。影响初期稳定性的因素有种植体的设计、牙槽骨骨质条件以及手术技巧三个方面。临床上在初期稳定性欠佳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仍有获得成功骨整合的可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测量初期稳定性手段的准确性,这直接关联临床是否能够选择正确合适的种植治疗路径。

  • 孙书昱,王贺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11-1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根管峡区(root canal isthmus,RCI)是位于同一牙根内、根管之间含有牙髓或牙髓衍生组织,呈现为带状狭窄的连接或含有交通支及横向吻合的解剖学结构,它常存在于含有两个根管的牙根中,解剖结构复杂。不同牙位的RCI发生率不尽相同,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RCI的存在增加了根管治疗的难度,并给患牙治疗带来了预后的不确定性。临床上,对于可能存在RCI的患牙建议使用锥形束CT及牙科显微镜进行识别;同时,对含RCI患牙治疗时应考虑选择合适的器械以及超声辅助下加强根管冲洗,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以及根尖手术的成功率。目前的技术对于RCI的清理和充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应技术设备的研发改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基础研究
  • 朱乘光,叶星辰,任彪,周学东,程磊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20-2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与氟康唑(fluconazole,FLC)不同时间点体外相互作用效果,为临床应用多烯类与唑类联合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白色念珠菌标准株SC5314进行研究,以微量肉汤两倍稀释法测定抗真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在观察低浓度AmB对FLC抗真菌效果影响的实验组中,实验组为分别在不同时间点(0、2、4、6 h)向FLC中加入低浓度AmB(0.25 μg/mL或0.125 μg/mL),并设置在不同时间点向FLC中加入等量溶媒DMSO为FLC单药对照组;在观察低浓度FLC对AmB抗真菌效果影响的实验组中,实验组为分别在不同时间点(0、2、4、6 h)向AmB中加入低浓度FLC(0.06 μg/mL或0.03 μg/mL),并设置在不同时间点向AmB中加入等量溶媒DMSO为AmB单药对照组;设置溶媒DMSO对照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加入等量溶媒DMSO及低浓度药物。各溶媒对照组、单药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观察复苏后菌落生长情况以评价药物浓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FLC抑菌浓度(0.25 μg/mL)处理下,加入低浓度AmB不影响FLC抗真菌效果,菌落计数差异倍数无明显变化(P>0.05)。AmB处理白色念珠菌后不同时间点加入低浓度FLC,与AmB单药对照组相比,0 h 时菌落计数无明显变化(F=0.27,P=0.775);2~4 h 真菌菌落计数达对照组1.74~1.93倍(P<0.001);6 h后,菌落计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B与FLC相互作用具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早期FLC与AmB无相互作用,2~4 h低浓度FLC可减弱AmB杀菌效果,6 h以后不影响AmB抗真菌性能。

  • 王力业,高莺,田淳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27-3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芯片数据集GSE23558、GSE37991、GSE30784,利用GEO在线分析工具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筛选关键基因。进而使用Kaplan Meier在线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预后分析,并使用GEPIA(http://gepia.cancer-pku.cn/)验证其表达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21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16个核心基因,其中与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包括:极光激酶A(aurora kinase A,AURKA)、极光激酶B(aurora kinase B,AURKB)、细胞凋亡抑制因子5(baculoviral IAP repeat containing 5,BIRC5)、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 6,CDC6)、E2F转录因子7(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7,E2F7)、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蛋白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这些关键基因与癌旁组织相比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呈高表达并且患者生存时间均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URKA、AURKB、BIRC5、CDC6、E2F7和UHRF1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潜在的标志物。

  • 临床研究
  • 杨曼,赵远,魏红,商英楠,安无恙,田宏伟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34-3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块复合树脂联合透明预成冠用于患儿乳切牙美学修复的临床评价。方法 预先设计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入组患者90例(患牙123颗),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试验组A组为SF(SonicFill)大块复合树脂联合透明预成冠(30例,患牙41颗),对照组B组为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复合树脂联合透明预成冠(29例,患牙39颗)和C组为3M Z350 XT通用纳米树脂联合透明预成冠(31例,患牙43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VAS)和改良USPHS标准于术后12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评价。 结果 术后12个月,A组的评价指标均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包括:边缘完整性(χ 2=10.847,P=0.028),边缘台阶(χ 2=7.799,P=0.020),边缘变色(χ 2=10.391,P=0.034),表面状态(χ 2=11.476,P=0.021);继发龋(χ 2=10.447,P=0.034)。A组家长对整体轮廓(χ 2=10.238,P=0.037)、形态质地(χ 2=11.521,P=0.021)的满意度评价均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家长对颜色满意程度评价无显著性差异(χ 2=0.990,P=0.610)。结论 SonicFill大块复合树脂联合透明预成冠用于乳切牙美学修复短期效果较好,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

  • 汪声明,李芳芳,吴尧,史新连,柳欣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40-4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西维美林应用于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患者的临床疗效,为pS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被诊断为pSS的患者63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西维美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服用3周后,在第2周,第3、6个月复诊,复诊时测定患者唾液、泪液分泌量以及主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共有58患者完成试验并纳入统计,患者在第2周和第3个月复诊时,治疗组唾液、泪液分泌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主观症状方面,第3个月复诊时,口腔、眼部与唾液腺症状均有所改善(P < 0.05),而第6个月复诊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仅唾液腺症状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西维美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安全性,能够在短期内增加唾液、泪液分泌,对改善pSS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 防治实践
  • 黄泽伦,薛智谦,顾瑜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45-4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年级大学生咬合异常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病的影响,以期为TMD的防治提供病因学基础。方法 对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低年级学生754名(男性354名,女性400名)进行颞下颌关节检查、牙列与咬合关系检查、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哑变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咬合功能异常、错牙合畸形以及口腔副功能运动等咬合异常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结果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为31.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磨牙(OR=2.070)、日间紧咬牙(OR=2.553)、无意识空嚼(OR=2.642)和前牙覆牙合关系(OR=1.228),与TMD的发病均有影响(P<0.05)。对不同程度前牙深覆牙合设置哑变量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覆牙合程度越重,TMD的发病风险越高[轻度(OR=1.558)、中度(OR=2.189)、重度(OR=3.236),P < 0.05]。 结论 前牙覆牙合关系、夜磨牙、日间紧咬牙、无意识空嚼均是低年级大学生TMD发病的危险因素,前牙深覆牙合程度越重,TMD 发病风险越高。

  • 施宏燕,何翔,黄蕊,张颖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50-5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实施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儿童龋病分级管理的防龋效果,为制定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分级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闵行区抽取512名3岁幼儿园儿童和502名6岁小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按照龋病风险评估标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人群。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龋病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低危试验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中危试验组半年涂1次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高危试验组3个月涂1次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上海市政府为儿童提供的基本口腔公共卫生服务常规管理。12个月后开展口腔检查,评估防龋效果。结果 患龋高危儿童中,3岁对照组龋病发病率为51.22%,试验组为34.17%;6岁对照组为51.27%,试验组为3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危儿童中,3岁对照组龋病发病率为38.71%,试验组为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3岁儿童低风险组、6岁儿童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的两组龋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岁、6岁儿童试验组干预1年后患龋风险等级升高比例低于对照组儿童。 结论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儿童龋病分级管理在患龋高危儿童中防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综述
  • 唐渝菲,周安琪,于晖,刘珍珍,张歆缘,王斌,张恺文,向琳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57-6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颌骨和股骨是基础研究中常用的构建骨缺损或植入种植体的部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颌骨和股骨二者在胚胎发育及生长、组织形态学结构以及骨代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与股骨相比,颌骨的骨膜内成骨方式可能具有更优的成骨能力,同时其内的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成骨分化能力更好;但颌骨组织结构的规律性欠佳,成骨细胞成骨矿化能力稍弱,免疫细胞对细胞因子更敏感,这些可能是导致动物实验中颌骨与股骨种植体骨结合存在差异的原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

  • 王世奎,宋庆高,兰雪娇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61-6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颌面部畸形,致病机制与基因及环境因素互相作用有关。目前针对基因研究较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新型易感基因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B,MAFB)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有关,本文以MAF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结果表明,MAFB基因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分化,对维持脑、胰腺、甲状旁腺等多种器官及组织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MAFB基因与亚洲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有明显关联。目前研究相对较多的主要致畸单核苷酸位点包括rs13041247、rs11696257、rs17820943等,在不同种族中研究结论有明显差异;MAFB基因与其他易感基因互相作用共同导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但其相关机制、作用途径等还需要深入研究。

  • 陈永菊,黄子贤,陈睿,陈伟良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65-6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咽癌(or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烟草、酒精的滥用或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结果。HPV阳性口咽癌与HPV阴性口咽癌存在明显的病因、流行病学、预后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治疗上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目前已知HPV阳性口咽癌对放射治疗敏感,认为其对放疗敏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共同完成。HPV阳性口咽癌存在低表达的野生肿瘤蛋白p35(tumor protein p53,TP53)基因,放射治疗可通过DNA双链断裂损伤方式激活p53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对DNA损伤存在常见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路径,HPV癌蛋白抑制该路径可使肿瘤对放疗更为敏感;此外,免疫应答在放疗作用下进一步激活也参与对肿瘤的消除作用。本文就HPV阳性口咽癌对放疗敏感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临床上针对口咽癌不同致病因素及临床分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 孙雨虹,李康,杨宏宇,白雪芹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1): 69-7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氟斑牙正畸托槽粘接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目前临床上可采用延长酸蚀时间、釉质微打磨、微预备、粘接促进剂和激光酸蚀等方法促进氟斑牙粘接,延长酸蚀时间适用于轻中度氟斑牙,操作简便,但过度酸蚀会造成釉质破坏;微打磨适用于轻度氟斑牙,需橡皮障保护,促进粘接的同时可去除表面色素沉着;微预备可显著提升各类氟斑牙粘接强度,但需磨除表层釉质;粘接促进剂可能提升中重度氟斑牙粘接强度,但现有研究结果仍存争议,需后续大样本临床研究验证;最新的激光处理无明显改善粘接强度,但能有效去除色素,无牙齿损伤,还需后续进一步研究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