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1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2-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王安训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73-8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功能的评估在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免疫功能检测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炎症标志物等。本文首先讨论免疫功能及其检测在各种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中的应用状况;然后结合文献资料和笔者课题组的研究,阐述免疫功能检测在3种常见口腔黏膜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以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笔者研究发现RAU患者呈现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和明显的炎症反应,OLP和OSCC患者呈现轻度的炎症反应和更为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由此可见免疫功能的联合检测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未来还必须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多指标联合检测的研究,从而更加完善地阐明免疫功能异常在各种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理,建立相应的诊断模型和预后预测模型,同时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基础研究
  • 石维薇,丁一,田卫东,郭淑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81-8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预处理牙囊细胞(dental folic cells,DFCs)外泌体(exosomes,Exos)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of periodontitis, p-PDL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方法 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DFCs及p-PDLCs,提取经250 ng/mL LPS刺激DFCs 24 h后的Exos,Exos的表征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粒径分析以及蛋白印记法进行鉴定;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茜素红染色等方法检测10 μg/mL以及100 μg/mL浓度的Exos对p-PDLCs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LPS预处理的DFCs外泌体(L-Exos)为直径30~100 nm之间的囊泡样结构,高表达CD63和相互作用蛋白X(ALG-2 interacting protein-X,Alix)。100 μg/mL L-Exos上调p-PDLCs骨膜蛋白、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因的表达(P < 0.05);而10 μg/mL L-Exos仅上调p-PDLCs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基因的表达(P < 0.01)。在成骨诱导7 d后,L-Exos组的矿化结节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并且100 μg/mL L-Exos组的矿化效果更佳(P < 0.01)。结论 100 μg/mL L-Exos较10 μg/mL L-Exos更有利于增强p-PDLCs成骨向分化能力。

  • 罗咏熙,黄雪莹,冼若婷,余皖鑫,梁莉欣,梁兆佳,陈紫韵,侯丹,余挺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88-9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与牙周炎的复合模型,并探索二者是否相关,为牙周炎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将14只雄性KM小鼠分为两组,HU组(n=7)用添加氧嗪酸钾和尿酸的饲料喂养,NC组(n=7)用标准饲料喂养,诱导期为35 d。25 d时,结扎一侧磨牙诱导牙周炎(P侧),对侧不结扎作为对照(C侧)。检测基线及终点血清尿酸(uric acid , UA)浓度,牙槽骨吸收行micro-CT分析。结果 HU组小鼠的血清UA浓度为(112.94 ± 26.82)μmol/L,NC组血清UA浓度为(72.21 ± 19.9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U组与NC组P侧骨体积分数为(29.01 ± 11.09)%、(29.56 ± 1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2, P=0.944);HU组与NC组P侧骨矿物质密度为(0.53 ± 0.16)g/cm3、(0.52 ± 0.14)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8,P=0.970)。血清UA浓度与牙槽骨吸收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HU与牙周炎的联合模型,基于micro-CT的颌骨分析尚未发现HU或UA水平与牙周炎相关。

  • 临床研究
  • 郭治辰,萨肯德克·居马太,贾馨雨,胡露露,龚忠诚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94-9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2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59例诊断为DNM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通过胸部增强CT确诊,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治疗。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NM Ⅰ型患者21例(35.6%),DNMⅡA型患者19例(32.2%),DNMⅡB型患者19例(32.2%)。所有DNM患者均行急诊手术,Ⅰ型及ⅡA型患者经前纵隔剑突下切开引流配合胸腔引流;ⅡB型患者开胸纵隔彻底清创,术后引流;59例DNM患者的脓液全部送细菌培养,其中19例培养为阳性;全身抗炎治疗。死亡患者5例(8.5%),生存患者54例(91.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中年龄 ≥ 65岁、有糖尿病患者、入院到转入ICU时间间隔 ≥ 6 d、APACHEⅡ评分 ≥ 20、ICU治疗时间 ≥ 10 d、感染性休克患者占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转入ICU、配合早期手术、积极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和全身抗菌治疗是降低DNM死亡率的关键。

  • 董静博,李珍珍,刘晨曦,石培凯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99-10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拔牙后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位点保存中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CBM数据库及中国、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2020年8月25日前发表的有关拔牙后使用PRF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包括干槽症、水平和垂直方向牙槽骨吸收、新生骨百分比,应用Review Manager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706篇,经筛选后纳入11篇研究,其中8篇定量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拔牙后使用PRF能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其中减少水平骨量(WMD=-0.71,95%CI=-1.11~-0.32,P < 0.05),颊侧垂直骨量(WMD=-1.38,95%CI =-1.87~-0.88,P < 0.05)、舌侧垂直骨量(WMD=-0.49,95% CI=-0.92~-0.06,P < 0.05) 的吸收,而且提高了新生骨百分比(SMD=1.24,95% CI=0.25~2.23,P < 0.05),但在预防术后干槽症发生(RD < 0.01,95%CI=-0.05~0.04,P=0.95)及减少牙槽窝近中(WMD=-0.11,95% CI =-1.17~0.95,P=0.84)、远中(WMD=-0.66,95% CI=-1.93~0.60,P=0.30) 垂直方向骨吸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牙后单纯使用PRF,可有效保存牙槽嵴水平方向及颊舌侧垂直方向的骨量。

  • 防治实践
  • 吴俊伟,郑俊发,严鑫,丁旭宣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06-10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颌面部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2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1岁和30岁,临床表现分别为颌面部无痛性浅褐色及浅白色斑块,病变区质韧、界清,中间凹陷无溃疡,病程10~16个月,就医前1~3个月肿物有明显增大病史。手术行沿瘤体外周3 mm切开皮肤、完整切除肿物,邻近皮瓣修复局部组织缺损手术;术后病理报告镜下见病变肿瘤细胞位于真皮层,呈条索状、小梁状或巢状,可见微小囊腔,上皮巢周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瘤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不明显。免疫组化报告bcl-2(-)、CK7(-)、CK19(-)、CD34(+)、P63(+)、CK56(+)、Ki67(±),病理诊断为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术后随诊24个月,期内未见肿物复发、手术疤痕不明显、颌面无畸形或功能障碍。结论 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依据,手术切除肿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综述
  • 施少杰,刘向东,宋应亮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10-11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牙种植修复需求较大,但T2DM患者机体的病理环境影响了该人群的牙种植效果。牙种植术前后控制血糖稳定可提高该人群的种植成功率,然而个体的早期骨结合强度仍有待提高,增强T2DM患者种植体的早期骨结合是当前口腔种植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降糖药物的骨代谢效应各不相同,可能会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产生不同的干预作用,但是目前缺乏降糖药物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保护作用的直接临床证据。文章整合了临床内科研究和种植牙研究中降糖药物的骨代谢效应,为即将接受种植手术的T2DM患者提出用药指导,建议在不违反临床用药准则的前提下,种植期间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不利于骨组织的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及噻唑烷二酮类;选择对骨代谢有益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及GLP-1受体激动剂。但这些药物对牙种植体周围骨作用的临床效应对比尚需要进一步阐明。建议选取适宜的药物(肠促胰岛素类药物)进行增强T2DM患者牙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深入研究。

  • 林曦,李少冰,丁祥龙,徐淑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15-11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上前牙拔除后唇侧牙槽骨迅速发生吸收,不仅降低上前牙区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骨量不足也会影响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盾构术”在上前牙区应用实现了牙槽嵴轮廓的保持,成为一个新的美学区种植的治疗方案。但也有部分文献指出“盾构术”或其相关改良术式出现一些近远期并发症:如局部炎症、牙槽骨吸收、骨结合失败等。本文对“盾构术”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表明“盾构术”虽然在不少个案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短期成功率,但由于该技术缺乏长期及大量临床文献支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统一的意见,如牙片的厚度、牙片在牙槽骨内深度、牙片与植体间是否需要植骨等,操作具有技术敏感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采用该项技术,减少无法预料的风险。

  • 时洋洋,周学东,程磊,任彪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19-12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白色念珠菌是口腔中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表现出致病性,容易引起念珠菌感染。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癌关系密切,本文对口腔癌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口腔癌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风险增加,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通过损伤口腔上皮、产生致癌物质、触发慢性炎症及辅助性T细胞17免疫反应等机制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这些机制的研究仍比较表浅,缺乏充足的直接证据,未来仍需进行大量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白色念珠菌的促癌机制,为防治口腔癌提供新思路。

  • 嵇灵,王甲河,王建涛,王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24-12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黏膜炎是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时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包括口腔黏膜炎和胃肠道黏膜炎,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呕吐、腹泻和疼痛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抗癌治疗。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参与天然免疫的重要受体,通过介导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作用参与放化疗诱导黏膜炎的发生发展。文本针对现有TLR与黏膜炎相关研究予以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不同TLR在放化疗诱导的黏膜炎中作用不同:TLR2是放化疗诱导的黏膜炎发生中炎性级联反应的重要受体;TLR4的激活能增加胃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以及导致口腔上皮溃疡形成;TLR5激动剂能够降低放疗诱导的黏膜炎损伤程度;拮抗或敲除TLR9可减轻放化疗诱导的胃肠道黏膜炎。然而,目前尚未有TLR相关激动剂或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不同TLR在黏膜炎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放化疗性黏膜炎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 陈爽,薛欣,金星爱,刘英群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30-13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 RMGIC)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适用于乳牙龋、老年根面龋、楔状缺损的治疗。表面处理是改善粘接强度的常用方法,可增进不同成分之间的物理及化学固位。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不同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对RMGIC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现状。目前常用的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为:预处理剂处理、酸蚀处理、激光处理等。预处理剂可通过提高牙本质的表面积和孔隙率来提高RMGIC的粘接强度;使用酸蚀粘接系统处理牙本质后可有效提高RMGIC的粘接强度;使用激光处理牙本质以期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但树脂粘接剂的使用是否会影响RMGIC中的氟离子向深部牙本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修复效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路利丹,许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35-13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腭咽闭合不全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局部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可逆等优点,并能有效增大腭咽闭合面积。如临床效果欠佳,可随时采取其他手术方法替代。尽管自体脂肪移植治疗腭咽闭合不全有诸多优点,但在适应证的选择、供区部位、注射剂量、受区部位、随访评价、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目前研究表明,自体脂肪移植多应用于轻度及中度的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但是随着脂肪获取和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自体脂肪移植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有学者提出可联合腭成形术或咽成形术治疗重度的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但其也有并发症,主要包括脂肪吸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此外,关于自体脂肪移植在重度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自体脂肪移植的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 艾皮孜古丽·亚库普,亚尔肯·阿吉,许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2): 140-14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1.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腭瘘是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语言功能及心理健康。目前腭瘘的定义及分类不尽相同,故腭瘘发生率的报道差异较大,发生率为0.8%~60%。本文对腭瘘的定义、分类及其修复方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目前缺少对腭瘘一致的定义及能全面反映腭瘘特点的分类法。腭瘘的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邻近瓣主要用于穿孔 < 1 cm,且周围组织量足够的腭瘘修复;蒂在前的薄层舌背黏膜瓣是较大腭瘘的最常用方法;游离瓣主要适用于邻近瓣和带蒂都难以修复的顽固性及复杂的腭瘘;术中植入生物膜,形成3层封闭有助于减少创口复裂。离子体功能化电纺复合聚合物膜具有促血管形成作用,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人体上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