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是一类由活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其内携带RNA、DNA、蛋白质、脂质等多种信号分子,起到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作用,从而调控生理病理过程。外泌体的提取技术包括差速离心技术、等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尺寸排阻色谱技术、超滤技术、聚合物共沉淀技术、免疫亲和技术、微流控分离技术等,这些提取技术各有优缺点,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外泌体的提取标准;而且不同细胞来源及培养条件下的外泌体其特异性蛋白和遗传物质表达有所不同,从而表现特征和功能也存在差异;因此,目前外泌体多用于临床前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尚存在困难和挑战。本文总结了外泌体在现阶段研究领域中的进展,归纳了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征和应用、优缺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外泌体的性能;同时建议需要完善外泌体提取和制备的标准化流程为外泌体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探究产黑普氏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P.m)作用下原代人口腔角质细胞(primary human oral keratinocytes,pHOK)的转录组变化,并在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HOK)细胞系中进行验证。方法 分离培养pHOK,并与P.m共培养4 h与24 h,提取总RNA,构建基因文库,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通路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在HOK与P.m共培养模型中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在pHOK与P.m共培养4 h组与对照组间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有:淋巴细胞胞浆蛋白1(lymphocyte cytosolic protein 1,LCP1)、角蛋白7(keratin 7,KRT7)、纤毛和鞭毛相关蛋白251(cilia and flagella associated protein 251,CFAP251)等,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有:含FERM、RhoGEF和Pleckstrin结构域蛋白1(FERM, ARH/RhoGEF and Pleckstrin domain protein 1,FARP1)、WW结构域转录调控因子1(WW domain 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regulator 1,WWTR1)、含Discoidin、CUB和LCCL结构域蛋白2(Discoidin, CUB and LCC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DCBLD2)等,共1 788个差异表达基因;24 h组与对照组间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有:LCP1、补体C1s(complement C1s,C1S)、犬尿氨酸酶(kynureninase,KYNU)等,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有: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phosphoserine aminotransferase 1,PSAT1)、FARP1、FKBP型脯氨酰异构酶10(FKBP prolyl isomerase 10, FKBP10)等,共1 8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commo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cDEGs)有LCP1、KYNU、长链非编码RNA958(long intergenic non-protein coding RNA 958,LINC00958)等1 090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GO数据库分析,cDEGs主要富集到细菌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细胞的顶端部分等;通过KEGG分析,cDEGs富集到的通路有白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等;从cDEGs中筛选肌球蛋白1B(myosin1B,MYO1B)在HOK与P.m共培养模型中进行验证,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MYO1B的表达在对照组和P.m刺激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且其表达随P.m刺激时间的延长及刺激浓度的增大而递增。结论 P.m对口腔角质细胞的转录组存在重要影响。
目的 探究近日节律基因Bmal1(brain and muscle arant-like-1)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中的miRNA-155-5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增殖能力及衰老的影响,为阐明骨衰老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1月龄小鼠股骨骨髓腔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纯化培养并传代至P3,流式细胞仪检测BMMSCs表面抗体的荧光表达情况;慢病毒转染BMMSCs,构建miR-155-5p及Bmal1过表达/干扰的BMMSCs稳转细胞系,细胞系由qRT-PCR验证,CCK-8检测miR-155-5p及Bmal1过表达/干扰的4种稳转细胞系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β-半乳糖苷酶实验检测细胞衰老状况,qRT-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53的表达。结果 慢病毒转染的BMMSCs稳转细胞系构建并鉴定成功。过表达miRNA-155-5p表达后,BMMSCs的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上调,P16、P53相对表达水平上升;干扰miRNA-155-5p表达,BMMSCs的增殖活性增强,凋亡率降低,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下调,P16、P53相对表达水平下降。过表达/干扰Bmal1表达,上述效应与过表达/干扰miR-155-5p表达相反。结论 miRNA-155-5p的表达抑制BMMSCs增殖,促进衰老;Bmal1的表达有利于增强BMMSCs的增殖及抗衰老能力。
目的 探讨光敏剂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释氧配方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效果。方法 分为MB组和释氧MB组,MB组采用50 μmol/L MB溶液,释氧MB组采用50 μmol/L MB混合在释氧乳液中,利用N-乙酰基-L-色氨酸酰胺(N-acetyl-L-tryptophan amide,NATA)及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1, 3-diphenylisobenzofuran,DPBF)分别检测MB组、释氧MB组的氧化活性及单线态氧的产生,分析释氧光敏剂配方的释氧能力。收集单根管前牙,构建离体牙的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后,扫描电镜观察粪肠球菌在根管中的分布。将粪肠球菌根管感染离体牙分为三组:常规根管治疗组、MB-PDT治疗组、释氧MB-PDT治疗组,每组10个,获取根管内细菌样本后,于体外培养24 h计算菌落数(CFU/mL),分析PDT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率。将余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离体牙分为三组,每组5个样本,分别获取根上、根中、根下三段牙本质小管中1 000 μm深度的细菌样本,体外培养24 h计算菌落数(CFU/mL),分析各组根管不同部位牙本质小管粪肠球菌清除率。结果 释氧MB组的氧化活性及单线态氧的产生能力均强于MB组。扫描电镜可见粪肠球菌分布于牙本质小管,表明体外根管感染模型构建成功。释氧MB-PDT治疗组粪肠球菌清除率高于常规根管治疗组和MB-PDT治疗组(P<0.05)。释氧PDT明显改善了根下段牙本质小管的杀菌效果,粪肠球菌清除率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 利用释氧MB进行PDT可以获得更好的根管杀菌效果,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根下段牙本质深层的粪肠球菌清除效果。
目的 探讨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后早期失败情况,为临床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损行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的725例患者(男性353例,女性372例)植入的1 001颗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年龄、性别、种植位点、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骨增量与否、愈合方式等因素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性。结果 725例患者中早期失败34例,共计38颗窄直径种植体,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率在患者水平为4.69%,种植体水平为3.80%。不同年龄、性别、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愈合方式之间的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水平,上颌前牙区失败率为2.16%,显著低于下颌前牙区的失败率8.64%(P<0.001);上颌前牙区失败率与后牙区失败率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前牙区,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同期行骨增量组的早期失败率显著低于未进行骨增量组(P<0.05)。然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仅与下颌前牙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早期总体存活率大于95%, 在下颌前牙区的早期失败率显著高于上颌前牙区及后牙区。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5—2020年某三甲专科医院头颈肿瘤外科病房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且发生血管危象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同时期该病房未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中,根据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患者性别和年龄进行1∶1配对,收集46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158例患者,其中危象组和配对组各79例,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行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术后血钾(P = 0.048,OR = 3.118,95%CI: 1.008~9.641)和术前术后红细胞计数差值(P = 0.004,OR=4.53,95%CI:1.609~12.75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血钾水平高及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差值大是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应用颊脂垫瓣修复上颌局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9例上颌肿物切除术后口鼻相通、局部缺损范围3.0 cm×2.0 cm~5.0 cm×4.0 cm的患者应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组织缺损,关闭上颌窦腔及口鼻腔相通,并随访3个月观察颊脂垫瓣存活、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 19例患者颊脂垫瓣全部成活。术后5 d颊脂垫瓣呈深红色,稍有水肿,上颌缺损区塌陷;术后10 d,颊脂垫瓣转为粉红色,塌陷减轻;术后1个月,颊脂垫瓣已无明显塌陷,表面发生上皮化,形态、颜色接近正常黏膜,开口轻度受限;术后3个月,颊脂垫瓣已完全上皮化,与周围组织无异,开口度约3横指。19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均未出现颊脂垫瓣肿胀坏死、张口受限、口腔上颌窦瘘、口鼻腔相通、面型改变等并发症。结论 运用颊脂垫瓣修复直径不大于5 cm的上颌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和关闭上颌窦腔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口腔黏膜病是主要累及口腔黏膜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类疾病总称。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局部给药操作简便;药物易于在病损局部富集;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全身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局部用药目前已成为口腔黏膜疾病治疗的重要甚至首选方案。临床常用的口腔黏膜局部用药种类多样,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免疫调节药物如他克莫司、消毒防腐药物如氯己定、止痛药物如利多卡因,中成药如芦荟凝胶等。这些局部药物中,以含漱液、喷雾剂等液体剂型应用最为广泛,这类制剂使用简便,但因口腔环境与功能的特殊性,并不利于药物局部停留。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对药物的剂型进行了不断改良,开发了一系列凝胶、软膏等半固体药物制剂,部分已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良好的疗效;此外,贴膜、贴片等固体药物制剂虽在口腔黏膜疾病临床治疗中鲜有应用,也已有大量基础研究被报道,并有望成为今后的主流剂型。总体而言,随着剂型的改良,局部给药在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将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报道,对局部用药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对儿童的口腔乃至全身都会产生危害,ECC防治受到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的日益重视,但目前应对ECC的主要措施还是传统的充填修复治疗。慢病管理模式可以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为患者提供长期且有效的专业管理,由医生、护士和药师共同监护及建议,在减缓慢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节约公共卫生资源上均有较好效果。ECC作为一种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适合通过慢病管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近年来慢病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应用于龋病管理中,目前常见的慢病管理模式包括慢病照护模式、慢病创新照护、英国慢病管理系统模式等,以上模式在低龄儿童龋的管理中均有一定的应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诊疗模式的龋病风险评估系统,通过逐级防控网络筛选高患龋风险儿童进行个性化预防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组织工程为牙髓再生提供了新的可能,支架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根管系统受长而狭窄的管腔独特解剖结构的限制,预成型支架虽应用方便但无法完全布满整个根管空间,因此,可注射性支架可能是牙髓组织工程的较理想选择。水凝胶是一种亲水聚合物网络,具有类似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并可提供多孔的亲水性微环境,后者方便扩散氧气和营养物质。近年来,研究者们用不同力学性能和(或)载生物活性成分的可注射性水凝胶作为支架来促进血运重建和牙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合成高分子水凝胶、结合天然和合成高分子的复合型水凝胶均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的类型和力学性能、生物活性成分的添加可影响干细胞行为;明胶基水凝胶及纤维蛋白基水凝胶等还可实现快速血管化,这为牙髓样组织形成创造了条件。其中,光交联甲基丙烯酰化明胶/透明质酸水凝胶、与具有抗菌及温敏性能的壳聚糖相结合的双/多组分水凝胶及新型自组装肽由于优异的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了开发适宜水凝胶支架并促进其在牙髓再生方面的应用,本文对用于牙髓再生的可注射水凝胶的种类、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是指对牙科治疗产生特有的紧张、忧虑甚至恐惧心理,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接受治疗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治疗逐渐成为牙科焦虑症的优选治疗方法。本文对牙科焦虑症的病因、评估与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目前研究结果表明,不适的牙科治疗体验是牙科焦虑症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常使用问卷法对牙科焦虑症进行评估。牙科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是一种无创性、适用范围广而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诊疗环境和服务态度、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等,已被证明能够缓解患者的牙科焦虑症。然而,牙科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其推广与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牙科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有必要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