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3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年寄语
  • 邵龙泉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陈斌, 闫福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2-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人群中薄牙周生物型较多,明显限制了正畸牙移动界限。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不仅可以通过骨皮质切开加速牙齿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增加牙槽骨量扩大正畸牙移动范围,减少正畸治疗的牙周并发症。PAOO的发展经过了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基于“移动骨块”的截骨术到后来基于“局部加速现象”的骨皮质切开术,再到目前基于“骨组织工程学”的PAOO,已有百余年。纵观其发展史,对原理的认识决定了临床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PAOO应立足于基础研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根据骨组织改建和再生的原理进行相应操作,思考手术改良。根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如行单纯的骨皮质切开术,建议选择超声骨皮质切开术或者激光辅助骨皮质切开术,并首选采用外科导航技术或在3D打印的外科导板辅助下进行;如需骨增量,尤其是大量骨增量,翻瓣的PAOO仍是首选。术区稳定、无感染是愈合的关键,因此,除了感染控制,还应保护术区免受外力干扰。目前,关于PAOO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价不同术式PAOO的临床疗效。本文在介绍PAOO的发展史、原理及手术注意事项的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 李雯, 郝婷, 凌宇风, 赵甜, 杨洁, 孙卫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10-1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光敏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在体外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生物膜的抗菌作用。方法 CCK-8检测光敏剂ICG的毒性,将F.nucleatum以108 CFU/mL与浓度分别为0、10、20、30、40 μg/mL的光敏剂ICG在厌氧(80% N2、10%H2和10%CO2)条件下混合均匀,用强度为0.1 W/cm2的808 nm近红外光照射3 min,以进行抗菌光动力治疗,共培养2 d,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通过菌落形成单位计数(CFU)比较不同浓度ICG对F.nucleatum生物膜的抑菌效果;采用结晶紫定量法和MTT细菌增殖实验检测ICG对F.nucleatum生物膜形成量及生物膜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ICG对F.nucleatum生物膜胞外多糖形成的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及细菌活死数量的变化。结果 随着ICG浓度的增加,菌落数及生物膜的生物量逐渐减少,生物膜代谢活性降低,胞外多糖的产量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活细菌数量逐渐减少。结论 用光敏剂ICG进行抗菌光动力治疗可以有效抑制F.nucleatum生物膜的形成。

  • 章臻, 李佳洋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17-2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3D打印白硅钙石(bredigite,BRT)骨支架材料在大鼠Onlay骨移植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骨BRT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力学测试和体外降解测试实验对其进行表征观察。建立SD大鼠颅骨Onlay骨移植的动物模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移植组(Auto组)、β-TCP组及BRT组。术后12周获取标本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检测分析、组织学HE染色。结果 SEM观察显示,BRT有规则的多孔结构,XRD衍射峰较为锐利。与β-TCP组(11.29 ± 1.30) MPa相比,BRT支架材料(46.80 ± 3.44) MPa具有更好的力学强度(P<0.001);在体外第35天时,BRT降解率为27.18% ± 1.41%,并且在降解过程中释放钙、镁、硅离子。micro-CT及组织学染色实验结果提示,Auto组有一定程度的骨吸收,β-TCP和BRT组均有一定新骨生成。micro-CT和组织学定量结果,BRT组新生骨组织占比分别为16.83% ± 2.11%和19.08% ± 2.17%,均高于β-TCP组(8.48% ±1.85%,10.81%±1.33%)(P<0.05)。结论 3D打印BRT骨支架材料促进Onlay骨移植中的骨再生。

  • 王丹杨, 刘增瑞, 李璇, 丁鹏, 谢娜, 王路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23-2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氩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rgon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射流处理不同时间对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界面粘接强度及牙本质润湿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NTAPP发生装置(放电输入功率:9 W,氩气气体流量:5 L/min),分别处理5组(n = 6)人牙本质试件(0、5、10、15、20 s)后,使用S3 Bond粘接剂处理牙面,制作微拉伸粘接试件并测量各组即刻粘接强度。同样参数、同样分组条件下处理牙本质面后测量牙本质表面接触角。结果 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以处理15 s组粘接强度最高(31.82±2.80) MPa。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与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75.57°±1.45°)相比,各实验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均显著减小,以处理15 s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33.56°±2.14°)最低,湿润性最大。结论 NTAPP处理可显著增加牙本质表面湿润性,提高与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界面的粘接强度,这与处理时间相关。

  • 临床研究
  • 葛阳, 史善伟, 王莹莹, 邢云娣, 陈蕾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28-3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市部分牙外伤急诊患者临床情况,研究其临床特征,为临床工作和健康宣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综合急诊科、发生牙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牙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原因、外伤类型、牙位、外伤发生时间段、外伤后就诊时间等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牙外伤男女发生比例为1.07:1;牙外伤好发年龄为10 ~ 19岁,该年龄段的男女比例为2.76:1;对于牙外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摔伤和撞伤是主要原因。牙震荡和简单冠折是发生率最高的牙外伤亚类。牙外伤发生率最高的牙位是上颌中切牙,其次为上颌侧切牙。一月和十二月份是外伤发生率最高的两个月份,周末牙外伤就诊率略高于工作日。对于外伤后就诊时间的分析,发现77.81%的牙外伤患者于外伤后24 h内就诊。结论 牙外伤好发于青少年上颌切牙,损伤类型多见于冠折、牙震荡,主要原因为摔伤和撞伤。群众应注意加强户外活动中牙齿的保护,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同时口腔医师应熟练牙外伤的处理,对于不常见的牙外伤类型更应该进行诊断排查,以免遗漏。

  • 王林娜, 张钰泽, 葛晓磊, 刘洋, 李杰, 常维维, 马文盛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34-3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人骨性Ⅲ类错𬌗掩饰性正畸治疗前后切牙区的牙根体积变化以及牙根吸收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正畸科完成的成人骨性Ⅲ类错𬌗掩饰性正畸治疗的3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分别测量右侧上下颌切牙牙根整体、根颈部、根体部、根尖部体积。 结果 各切牙牙根总体积及各部分体积在正畸治疗后均明显减小(P<0.001);上中切牙、上侧切牙的根颈部与根体部的体积变化量较为接近,根尖部体积变化量较大,但无显著差异(P>0.05);下中切牙、下侧切牙根尖部的体积吸收量与根颈部和根体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所有切牙之间的牙根各部分体积吸收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根尖部吸收最明显。牙根总体积、各部分体积、总体积吸收比例、根颈部和根体部吸收比例在所有切牙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侧切牙根尖部体积吸收比例较其他切牙有显著性差异(P = 0.028)。 结论 成人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在掩饰性正畸治疗后上下颌切牙的牙根吸收在根尖部表现明显,但根颈部和根体部的体积减小也应引起医师的关注。下切牙区发生牙根吸收风险高。

  • 弓前楠, 王珏, 范亚伟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40-4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西人群的下颌磨牙后管形态学特征,测量相关数据,为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系统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40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影像,使用锥形束CT及数字化软件测量相关数据,进行磨牙后管分型,建立磨牙后管三维模型,观测并统计磨牙后管数量、分布及走形,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样本368例,84例样本中存在磨牙后管,发生率为22.83%。其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左侧55侧,右侧52侧,性别、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下颌角与磨牙后区后缘为界,将磨牙后管起始位置分为A(下颌支区)、B(磨牙后区)两区,磨牙后管按形态及走形可分为A1 ~ A5、B1 ~ B4共9型,其中磨牙后管起自下颌支区沿下颌骨内侧弯曲向上行走的A3型最为多见,其次是B3型,A4型最少见。磨牙后管平均长度为(10.95 ± 2.76)mm,起始位置平均直径为(1.22 ± 0.50)mm,磨牙后孔平均直径为(1.05±0.39)mm,磨牙后孔距第三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平均距离为(9.50 ± 3.66)mm。 结论 山西人群磨牙后管发生率较高,行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时需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 防治实践
  • 马玉洁, 宋赛文, 张馨月, 蔡宜倞, 梁烨, 陈洁, 袁勇翔, 蒋灿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47-5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行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扫术后并发乳糜胸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复习文献,总结该并发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口腔癌患者,年龄42~63岁,临床表现为颈淋巴清扫术后2~5 d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片、B超和(或)CT显示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液送检乳糜试验阳性后确诊。其中左侧乳糜胸1例(左侧颈淋巴清扫),双侧乳糜胸2例(分别为左侧颈淋巴清扫和双侧颈淋巴清扫)。3例患者均在术中对胸导管进行过缝扎处理,2例术后还伴有严重的颈部乳糜漏,局部加压效果不佳,行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3例患者的乳糜胸均采用营养支持、机械辅助通气、胸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乳糜量逐渐减少,7~15 d后拔除胸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时,临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胸片、超声影像、CT及乳糜试验等辅助检查手段,当明确诊断为乳糜胸后,可选用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机械性辅助通气、胸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必要时进行开胸结扎胸导管手术治疗。结论 乳糜胸是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以双侧胸腔同时发生为主,亦可只发生于颈淋巴清扫术侧胸腔,左侧颈淋巴清扫是并发乳糜胸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为颈淋巴清扫术后进行性呼吸困难,详细的体查、胸部X线片、B超和(或)CT可发现胸腔积液,穿刺抽出乳白色或淡黄色乳糜样液体且乳糜实验阳性后可确诊。采用胸腔穿刺引流,呼吸支持等保守治疗多可获得痊愈。

  • 张梅, 汪涵, 朱珈页, 孙卫斌, 吴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52-5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一个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HGF)家系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切除牙龈,组织学切片观察病理特征;同时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可能的致病基因。结果 该家系中女性患者均有牙龈纤维瘤病+先天多毛症+巨乳症,男性患者有牙龈纤维瘤病+先天多毛症,提示该家系可能属于综合征型HGF家系;牙龈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瘤样增生、结缔组织增大,充满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未发现与已知HGF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提示可能有新的致病基因。结论 综合征类型HGF较为罕见,通过对本病例家系基因测序结果以及回顾以往病例报道,提示该家系可能是首个新综合征类型HGF(牙龈纤维瘤病+先天多毛症+巨乳症)家系,且由未知致病基因突变导致。

  • 综述
  • 曹凌云, 颜家榕, 汤博钧, 赵婷婷, 花放, 贺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58-6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头影测量是正畸和正颌外科诊疗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常规的手工头影测量和半自动头影测量依赖于医师手工定点,存在耗时过长、精确度和稳定性欠佳等问题。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最热门的技术方法之一,具有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在头影测量领域,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采用DL实现头影测量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定点、自动诊断分析、颈椎成熟度分析、腺样体肥大自动诊断和气道分析。研究显示,DL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准确率多已达到80%以上,与金标准之间的差异多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此类研究仅限于自动定点的实现,其数据集往往存在数据量不够丰富、数据范围局限等问题。后期研究应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提升算法的同时注意数据集的丰富程度,并将DL技术与其他AI技术适当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普适性。

  • 王星海, 田野, 白丁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63-6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横腭杆是一种在正畸临床中应用广泛的固定矫治器的辅助装置。本文就横腭杆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力学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与传统观念不同,单独使用横腭杆并不能有效加强支抗,将其与其他传统支抗加强装置联合使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充足的支抗。同时,横腭杆可以辅助唇侧固定矫治维持牙弓宽度,辅助排齐牙列,纠正不良习惯,使矫治效率得以提高,副作用减少。用作主动矫治装置时,横腭杆可以使单侧或双侧磨牙在三维方向进行移动,尤其适用于改正磨牙旋转和宽度不调。应用力学原理对横腭杆与双侧磨牙连接构成的双力偶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增进对于矫治机制的理解,提高矫治结果的确定性。近年来,横腭杆常常与种植体支抗联合使用以压低磨牙或整体近移或远移上牙列。未来研究者可探讨更多横腭杆与种植体支抗、上颌骨性扩弓装置等结合方案以进行正畸治疗。

  • 何露露, 王航, 解慧琪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68-7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对生物材料、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依据骨免疫学,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性质可调节植入材料引起的宿主反应,具有免疫调节性骨组织工程支架可诱导巨噬细胞及时从促炎M1型转换为抗炎M2型,促进骨整合。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备受关注,水凝胶组成的不同,包括来源、组分含量及分子量、偶联连接蛋白、使用交联剂等均会影响免疫反应,对水凝胶的理化性质进行改性亦可影响免疫反应,如软光刻等处理水凝胶形成的不同表面微形貌,加入酶敏感序列、酯键及使用动态共价化学等避免水凝胶降解过快或过慢,添加制孔剂、3D打印等制备具有互通大孔的水凝胶,柔软可注射水凝胶等,可减少促炎因子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分化为M2型及减少异物反应,促进骨再生。然而骨免疫反应机制尚未阐明,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理化性质的水凝胶对免疫调节的具体机制。

  • 戴杏竹, 陈丽娟, 梁悦娥, 赵望泓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73-7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再生性牙髓治疗以牙髓生物学为基础,运用组织工程的基本原则,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功能性再生,在牙髓坏死或伴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也逐渐尝试应用于根尖发育成熟的恒牙治疗。最大限度控制感染并促进组织修复再生是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关键所在。与年轻恒牙的治疗不同,在根尖发育成熟的恒牙中可适当行根管机械预备;根管冲洗和根管消毒剂的选择,需综合考量抗菌效果、生物安全性及可能引起的牙冠变色、根管钙化等并发症;生物陶瓷材料的发展为冠方封闭材料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需进一步临床评估。除传统的血凝块支架外,以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浓缩生长因子等血小板浓缩制品为代表的新型组织支架不断涌现,其实际临床疗效及与血凝块联用疗效仍需长期、大样本的研究。

  •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