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3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760-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王文梅, 彭巧, 王翔, 朱雅男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761-76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国内外目前尚无根治的特效方法,尤其是顽固性RAU的治疗更加棘手,显著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研究证实,顽固性RAU患者常常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增加了口腔溃疡治疗难度。而临床中口腔专科医师常常专注于口腔问题的处理,忽略了从全身角度对RAU发病原因及诊治进行评估和决策。为此,本文在基于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献及笔者团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顽固性RAU可能合并的常见系统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炎症性肠炎、缺铁性贫血、糖尿病、白塞综合征、莱特尔综合征、斯泼卢综合征、Sutton综合征及艾滋病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即对系统性疾病的积极治疗联合针对RAU采取的局部或全身用药、局部理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措施。本文旨在为临床医师对顽固性RAU的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认知,以期为患者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顽固性RAU临床疗效。

  • 基础研究
  • 王慧慧, 吴情, 徐斌, 凌琪, 吴轶群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768-77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 NSTA)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获得医院伦理审批及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主要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运用Sanger测序验证筛查出的致病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突变蛋白的三维结构,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家系2名患者为表兄弟关系,家系中无其他先天多数牙缺失的患者,除先天缺失多颗牙外,2名患者无明显毛发异常、无指/趾异常、无出汗异常等其他外胚叶组织的异常表现。通过对此家系中的患者及主要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与该家系相关的突变基因是一种新的外胚叶发育不全基因A(ectodysplasin A,EDA)的错义突变c.983C>T(p. Pro328Leu),导致对应编码的氨基酸从脯氨酸(Pro)变为亮氨酸(Leu)。对该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分析发现,该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通过三维构建模发现该位点蛋白结构发生了改变。结论 首次发现EDA基因新的错义突变位点c.983C>T(p. Pro328Leu)与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有关,扩大了EDA基因的突变谱。

  • 杨靖雯, 宋雨翰, 徐思明, 葛姝云, 周海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774-78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环状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共同表达,为研究OLK与OLP的发病机制及癌变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审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OLK、OLP、口腔鳞状细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采用qRT-PCR、酶耐受实验和sanger测序筛选并验证OLK与OLP中共同显著差异表达circRNA,并对关键circRNA扩大样本量验证;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差异circRNA可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采用TargetScan与MiRanda预测circRNA下游的miRNA并绘制ceRNA网络。结果 OLK与OLP共同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49个 ,包括30个上调和19个下调的circRNA;经验证,筛选的3个上调circRNA(circHLA-C,circTTN,circRNF13)和2个下调circRNA(circSEPN2,circALDH3A2)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circHLA-C是具有反式剪接位点的关键circRNA,经扩大样本量验证,circHLA-C在OLK与OLP中显著上调。ROC 曲线分析显示,OLK中circHLA-C曲线下面积为 0.955,OLP中circHLA-C曲线下面积为 0.988。GO功能富集显示与免疫功能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KEGG通路分析中富集分数最高的信号通路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HLA-C在这些通路中显著富集,ceRNA网络分析表明circHLA-C可能与多种癌症相关miRNA相互作用,如hsa-miR-26a- 5p、hsa-miR-129-5p和hsa-miR-29a-3p。结论 OLK与OLP存在相同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HLA-C是OLK与OLP共有的最显著上调的circRNA;circHLA-C可能会成为OLP与OLK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临床研究
  • 祝丽青, 陈贞瑀, 黄云, 高姗姗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786-79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0~30岁凸面型青年人的笑容暴露量并分析其与面部美学指标、笑容满意程度之间的联系。方法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审批,受试者知情同意及肖像授权。招募80名20~30岁的凸面型青年受试者,录制姿势位微笑和自发性大笑时的全过程并导入Photoshop CC软件,选取关键帧,测量笑容暴露量。通过三维面扫获取受试者静息状态下的面部三维信息,测量面下1/3相关美学指标,评估受试者对自身笑容的满意程度,并对不同性别笑容暴露量与面下1/3相关美学指标、心理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30岁不同性别间的笑容暴露量、笑容模式、面下1/3相关美学指标数据和主观心理测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笑时男、女间的开口度差距大,男性的平均开口度为女性的5倍,而男性的平均上颌中切牙牙龈暴露高度约为女性的1/2。男性的平均鼻唇角(99.80°±7.96°)大于女性(96.26°±7.31°)(P<0.05),而男性的平均上唇长度占面下 1/3 长度比例(33.73% ± 2.35%)小于女性(38.57% ± 2.76%)(P<0.05)。男性的平均心理评分(57.75±13.46)高于女性(53.69±17.95)(P<0.05)。微笑及大笑时的上颌软硬组织暴露量占口裂面积比例与鼻唇角呈正相关,大笑时口裂宽度与心理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20~30岁凸面型男、女性的笑容暴露量和笑容模式不同,男性笑容开口度大,牙龈暴露量少,女性笑容开口度小,牙龈暴露量多。笑容暴露量与鼻唇角呈正相关,与笑容满意程度呈负相关。

  • 李霖祝, 周婧, 黄超, 李沛霖, 唐甜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794-80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前额形态的高角正畸患者面下1/3的最佳矢状向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及肖像授权,并通过单位伦理审查批准。将额部形态分为4种:直线形、圆弧形、Ⅰ型角度形(前额转角位于额中份)和Ⅱ型角度形(前额转角位于额上1/3)。收集不同前额形态高角正畸患者的侧貌图片,以上中切牙牙冠唇面中心点(facial axis point,FA)落在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limit line,GALL)上时为初始位置,经轮廓化后,用软件将侧貌的面下1/3进行前后向移动,分别向前移动1、2、3、4 mm和向后移动1、2、3、4 mm,加上初始轮廓图片,得到每位患者的9张图像。根据调整后的侧貌图片设置美学评分问卷,邀请30位正畸医生及30位非专业人员对图片进行评分。结果 4种前额形态高角正畸患者面下1/3的不同移动距离的侧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直线型或Ⅱ型角度形前额的高角患者面下1/3未移动时评分更高。圆弧形前额高角患者面下1/3后移2 mm时在正畸医生中获最高评分,后移4 mm时在非专业人员中获最高评分。Ⅰ型角度形前额高角患者面下1/3后移4 mm时在正畸医生中获最高评分,后移3 mm时在非专业人员中获最高评分。正畸医生与非专业人员对4种不同前额形态侧貌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额形态和面下1/3的矢状向位置会影响侧貌美学,对于直线型或Ⅱ型角度形前额的高角患者,FA点落在GALL线上时为最佳面下1/3矢状向位置;而对于圆弧形或Ⅰ型角度形前额的高角患者,面下1/3更靠后的软组织侧貌更为理想。

  • 刘伯彦, 曾维, 尹华强, 汤炜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801-80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应用数字化定位导板拔除上颌完全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案。方法 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的136例上颌完全骨埋伏多生牙患者的数据。纳入的病例根据导板使用情况分为两组,试验组为使用数字化定位导板的病例(71例),对照组为未使用导板的病例(65例)。对手术时间、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5 ± 3.4)min,小于对照组的时间(27.2 ± 4.9)min(t = 7.599,P<0.001);术后1周复查,试验组均未出现邻牙、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邻牙损伤2例,牙龈麻木不适3例。结论 数字化定位导板可有效缩短上颌完全骨埋伏多生牙拔除术时间,是辅助临床上颌完全骨埋伏多生牙拔除的有效手段。

  • 张沐杨, 王海燕, 蒋伟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807-81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RCM)在光化性唇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7例诊断为光化性唇炎的患者,用RCM扫描嘴唇白色过角化病损,总结分析图像特征,包括上皮增生/萎缩、过角化、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日光弹性变、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细胞间间隙增宽、基底细胞层变性和色素沉着。并利用kappa一致性分析RCM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光化性唇炎患者的上皮增生/萎缩、过角化、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日光弹性变的组织病理特征在17例患者的RCM检查中出现的频率依次是76.5%、100%、100%、64.7%和70.6%;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RCM诊断上述病变的正确率分别为82.4%、47.1%、94.1%、88.2%和76.5%。此外,100%、88.2%、76.5%、88.2%的光化性唇炎患者分别显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细胞间间隙增宽、基底细胞层变性、色素沉着的RCM特征。过角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特征的kappa值均为1,血管扩张特征的kappa值为0.645。结论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光化性唇炎的无创“活检”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综述
  • 王欣妍, 彭显, 李雨庆, 周学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813-81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微生物、宿主、食物、时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龋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游离糖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食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游离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阐明游离糖引起龋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探索龋病预防的方法提供参考。游离糖的致龋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不仅可被牙菌斑生物膜中的口腔微生物利用产酸和合成细胞内外多糖,还可引起口腔微生态失调并增强与口腔微生物致龋毒力相关的基因表达。基于游离糖与龋病的相关性,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和频率在龋病预防中至关重要,这包括制定减糖公共卫生政策、创造低糖家庭环境和建立良好饮食习惯、使用糖代品并结合使用氟化物等。目前关于游离糖和口腔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较少,未来仍需深入揭示游离糖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验证各种减糖措施的防龋效果,为今后龋病的有效预防开拓新方向。

  • 廖安琪, 朱可石, 余优成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819-82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已经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治疗方法。脂联素受体在多种细胞及组织中表达,脂联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可发挥调节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骨代谢等多种生理作用。现有众多研究证实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牙周炎存在紧密联系。脂联素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改善全身性的胰岛素抵抗,同时通过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促进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从而改善牙周的炎症反应。此外,脂联素通过Wnt/β-catenin、NF-κ等多种途径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成熟,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参与调节骨代谢,进而改善牙周骨吸收及破坏。因此,脂联素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相关牙周炎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由于脂联素的生理特性,其临床应用转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就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相关牙周炎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脂联素在控制血糖、抗炎和骨代谢方面对2型糖尿病相关牙周炎的可能影响,为该病的治疗及相关药物的研制提供依据。

  • 张若彤, 叶玮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825-83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龈卟啉单胞菌第IX型分泌系统(type IX secretion system,T9SS)是一种最近被发现的新型蛋白分泌系统,它广泛分布于拟杆菌中。T9SS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目前已经得到验证的T9SS组分20余种,并且仅在牙龈卟啉单胞菌中即能分泌30余种毒力因子,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致病性意义重大。T9SS是一个横跨细胞内膜、细胞周质、细胞外膜的大型蛋白复合体,通过各组分之间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组成了一个包括动力提供、能量转导、内外膜易位、外膜修饰及调节系统的精密功能复合体,对货物蛋白进行识别、转运、剪切、修饰,并将细菌胞内货物蛋白转运至细胞表面。近年来,随着X线衍射及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对T9SS的探究也从单一组分的功能研究发展至多蛋白复合体原位结构研究,但是目前对蛋白结构解析仍存在分辨率不高、无法捕捉动态功能结构等问题,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更集中于探索T9SS如何与货物蛋白相互作用并发挥功能。本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T9SS在X线衍射及冷冻电镜结构解析上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便深入理解T9SS的转运机制。

  • 王蕊, 余钒源, 叶玲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831-83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应激与龋病、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炎症过程中伴随的氧化应激会加重组织损伤。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部分牙科材料如复合树脂、漂白剂、根管冲洗剂和种植体会引起自由基水平升高,不利于口腔疾病的治疗和周围组织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应用外源性抗氧化剂降低自由基水平。植物来源的天然抗氧化剂因易于提取、安全性高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关注口腔中氧化应激现象,对天然抗氧化剂在各种口腔疾病治疗及牙科材料改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表明,构建基于多酚的金属有机纳米酶,或将维生素、多酚添加到仿生水凝胶等方式可提高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和利用率,但这些高分子递送系统存在降解性差、肝肾毒性等问题,目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材料改性方面,选择天然抗氧化剂与原材料的种类和配比,以及选择合适的改性方式至关重要。抗氧化剂与原材料间形成的化学键过强可能导致抗氧化小分子无法从改性后的复合材料中释放,从而影响抗氧化效果。同时,选择富含邻苯三酚官能团的多酚可以在化学改性后保留更多游离酚羟基,有利于赋予植体材料更强的抗氧化性。尽管天然抗氧化剂在口腔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仍缺乏临床实验及长期应用效果的数据支持,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