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3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380-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李劲松, 李群星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381-38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和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外科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中,术前通过软件构建3D数字模型,规划截骨范围、移植骨塑形及种植体植入方案,设计并3D打印个性化手术器具导板,可在术中实现颌骨肿物的精确切除、移植骨就位及种植体的精确植入。术后精度及功能评估显示3D打印技术可达到颌骨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预期的精确度和生物力学目标,联合种植牙修复可改善患者术后的咬合及咀嚼功能。尽管如此,3D打印技术目前仍存在术前准备耗时长等缺点,进一步开发3D打印技术、优化手术方案、寻找骨替代的生物材料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3D打印技术功能性重建颌骨的流程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 姜冰, 冯茂耕, 郑艮子, 刘源, 李昊, 王瑶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389-39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Kelch样ECH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Kelch-like ECH associated protein 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KEAP1-NRF2/HO-1)通路介导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光对高糖诱导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和氧化损伤的影响,为LED红光在细胞抗氧化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hPDLSCs;高糖预处理hPDLSCs 48 h,用1、3、5 J/cm2 LED红光照射细胞,CCK-8实验选择促细胞增殖率高的辐射曝光量进行后续实验。将hPDLS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光照组;ALP染色、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半定量分析检测成骨分化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成骨相关基因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基因和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相关抗氧化酶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抑制NRF2通路,ALP染色、ALP活性检测细胞早期成骨分化能力,qRT-PCR检测早期成骨分化标志物ALP、RUNX2、OSX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KEAP1、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选择促高糖诱导下hPDLSCs增殖率最高的5 J/cm2辐射曝光量进行后续实验(P<0.05)。5 J/cm2 LED红光促进高糖诱导下hPDLSCs的成骨分化(P<0.05),上调ALP、RUNX2、OSX的基因与蛋白表达(P<0.05),上调SOD2、CAT基因表达(P<0.05),降低细胞ROS水平(P<0.05),减少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P<0.05)。ML385抑制NRF2通路,细胞ALP活性降低(P<0.05),ALP、RUNX2、OSX基因表达下降(P<0.05),KEAP1蛋白表达上升(P<0.05),NRF2、HO-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LED红光可能通过KEAP1-NRF2/HO-1通路促进高糖诱导下h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减轻氧化损伤。

  • 陆洲, 宫文红, 许晓, 陈正岗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00-40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isoprene cysteine carboxymethyl transferase,ICMT)基因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SACC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LM和SACC-83,采用脂质体载体瞬时转染的方法,将ICMT siRNA转染至人SACC-LM和SACC-83细胞中(实验组),并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转染NC-siRNA)。通过q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ICMT和RhoA的mRNA表达并明确沉默效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的ICMT、膜RhoA、总RhoA、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ho associations contain curly helical binding protein kinase 1,ROCK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SACC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比较细胞划痕实验的相对愈合面积和Transwell实验细胞穿膜数目,分别检测SA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SACC-LM和SACC-83细胞转染ICMT-siRNA后,实验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ICMT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但RhoA mRNA和RhoA总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膜RhoA、ROCK1、MMP-2、MMP-9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体外沉默ICMT基因可有效抑制人SACC-LM和SACC-8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 临床研究
  • 康梓钦, 王岳鹏, 何奕霖, 蔡永康, 黄志权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08-41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中界定颌骨切除范围的可行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8例,术中截骨前10 min经肘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术中以影像学结果为主要依据对坏死骨病灶行保守性切除后,再以0.3 cm为初始距离逐步扩大低荧光强度区域的潜在死骨切除范围,扩大切除范围前后行骨截面近红外荧光成像和荧光强度测定,分析统计学差异。所有骨坏死患者术后均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 8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均获得清晰的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图像,扩大下颌骨切除范围(0.95 ± 0.14)cm的新鲜骨创面荧光强度为(226.2±15.8)au,高于基于术中肉眼观察和影像学结果的切除创面(108.8 ± 3.4)au(t = 20.718,P<0.001)。8例患者术后随访好转率达87.5%。结论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可辅助加强清除病变颌骨直到颌骨创面新鲜出血,对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术中界定切除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任晓彦, 南欣荣, 闫星泉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14-41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维显微镜在口腔颌面血管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于口腔颌面外科行游离皮瓣整复手术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三维显微镜组30例,光学显微镜组57例。比较术中血管吻合时长、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医生评价得分在三维显微镜组与光学显微镜组的差异,评估手术中使用三维显微镜的可行性。结果 动脉吻合耗时三维显微镜组(26.53 ± 3.83)min/根,光学显微镜组(24.88 ± 2.97)min/根,三维显微镜组长于光学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吻合耗时三维显微镜组(30.68 ± 3.51)min/根,光学显微镜组(28.70 ± 2.91)min/根,三维显微镜组长于光学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显微镜组术后皮瓣成活率(93.33%),光学显微镜组术后皮瓣成活率(92.9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显微镜组在视觉疲劳、学习培训、操作难易、图像共享方面的医生评价得分高于光学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显微镜在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立体感强,便于教学培训等优点,能够很好应用于口腔颌面血管吻合术。

  • 蔡贵爱, 卢嘉健, 梁悦娥, 莫振飞, 赵望泓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20-42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应用于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因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去腐后露髓的成熟恒牙75颗,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患者,试验组使用iRoot BP Plus(iRoot组),对照组使用MTA(MTA组)作为盖髓剂。术后1、3、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并分析性别、年龄、牙位、洞型、穿髓孔数目、大小等因素对直接盖髓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12个月后完成复诊60例患者61颗患牙(iRoot组30例患者31颗,MTA组30例患者30颗),iRoot组的成功率90.3%,MTA组成功率为90.0%,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牙位、洞型、穿髓孔数目、大小等因素对两组疗效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BP Plus与MTA用于因龋露髓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效果均良好,但iRoot操作较为简便。

  • 谭杨朋, 许欣, 张红, 寻寒, 杨土保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26-43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浏阳市12 ~ 16岁学生恒牙龋病的发展轨迹,为制定龋齿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9 ~ 11月开展中小学生龋齿筛查,对象为辖区范围内所有在籍中小学生,选取2013 ~ 2019年龋齿监测记录完整且过往乳牙龋监测记录可查的12 ~ 16岁学生7 297名,利用龋失补指数(decayed missing filled teeth,DMFT)建立零膨胀负二项-潜类别增长模型(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ZINB-LCGM)描述个体恒牙龋病轨迹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浏阳市12~16岁学生DMFT构成中以龋坏牙(decayed teeth,DT)为主,最好发于第一恒磨牙。根据ZINB-LCGM模型,将恒牙龋发展轨迹分为三个潜类别:“缓慢增长型”(28.55%)、“快速增长型”(6.59%)、“平稳型”(64.86%),不同潜类别间遵循不同的非线性增长轨迹,有乳牙龋的女性更容易表现出“缓慢增长型”和“快速增长型”恒牙龋轨迹。男、女性和有、无乳牙龋的轨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2 ~ 16岁学生龋病轨迹有群体异质性,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需重点关注女性、曾经患乳牙龋的学生群体。

  • 综述
  • 朱贺, 程兴群, 吴红崑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34-43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肽类物质,可分为天然抗菌肽和人工合成抗菌肽两种。人工合成抗菌肽主要是根据天然抗菌肽结构,通过重组不同功能结构域、调整原有氨基酸序列,或者完全重新设计,而获得新的抗菌肽。抗菌肽可抑制多种致龋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降低微生物产酸耐酸的特性。天然抗菌肽基因可作为龋病遗传易感性标志物,在口腔龋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天然抗菌肽的不稳定性、无法实现靶向缓释,限制了其在口腔龋病防治中的应用。人工合成抗菌肽可提高抗菌肽稳定性和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可与口腔常用粘接剂聚合,减少龋病充填治疗后的微渗漏,防止继发龋的发生;可根据龋病动态进展中的pH值敏感性靶向缓释,促进早期龋的再矿化。但人工合成抗菌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天然抗菌肽差;抗菌肽与其他龋病防治药物,如氟化物等联用效果尚不确切。本文针对目前抗菌肽的种类、防龋作用机制和改良设计方法进行综述,为龋病防治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 凌肇霆, 王思源, 何福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40-44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种植修复领域中,随着数字化技术逐渐推广,口内扫描印模因其简捷高效、舒适度高、便于医患交流的优势,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口内扫描印模的精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扫描技术、牙列和种植体的情况、辅助标记和材料以及环境等,进而导致精度的降低,限制其适用性;应用于牙齿缺失较多的患者时可能会精度不足,建议当种植体数量多、间距大时谨慎使用口内扫描,不要过度拧紧扫描杆,尽量维持合适的环境条件。本文回顾近期相关研究文献,对种植修复中口内扫描印模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牛双杰, 王晓飞, 王兴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46-45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槽骨高度不足是目前种植牙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利用“三明治”截骨术增高牙槽骨成为研究热点。“三明治”截骨术理论上是通过对骨缺损区“U”形截骨,保留舌侧黏骨膜血供,人为制造“四壁骨袋”,搭建有利成骨空间,促进牙槽骨高度恢复,经组织学研究表明其成骨速度快,骨质良好。“三明治”截骨术适合颊舌侧牙槽骨高度缺损量少于种植体长度50%,或单侧缺损量超过种植体长度50%的患者。“三明治”截骨术操作时,手术切口应设计为颊侧牙槽嵴顶下10~12 mm的水平切口;截骨线设计应保证截骨块的高度、不损伤下颌管,且契合骨缺损形态;不同类型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截骨块通过钛板钛钉、植体等进行刚性固定,最后术区减张缝合。与其他骨增量技术进行综合对比,“三明治”截骨术用于中度垂直骨缺损的骨增量效果更好。但该技术敏感性较高,术后短暂性感觉丧失多见。随着技术的改进、数字化技术和超声骨刀的应用,“三明治”截骨术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数字化截骨将推动“三明治”截骨术趋于成熟,成为一项可临床推广应用的牙槽骨增高技术。

  • 谢飘, 唐镇, 刘剑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52-45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传统观点认为牙槽骨会跟随牙齿以1:1的比例改建,张力侧骨新生、压力侧骨吸收以维持牙槽骨的平衡。但是近年研究显示,一些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出现了骨丧失,说明牙槽骨并不是即刻跟随牙齿发生等比例改建。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周围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正畸患者拔牙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综述结果表明,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前牙牙根舌/腭侧根颈部位点处的牙槽骨较易出现骨缺损。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同于以往采用二维影像对牙槽骨进行研究,现多使用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其结果更加精确,但目前基于锥形束CT的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多因素研究较少。基于三维影像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前牙区牙槽骨长期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及不同骨面型、牙齿移动方式等与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短讯
  •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413-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