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2024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 全选
    |
    目录
  •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年寄语
  • 邵龙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论坛
  • 谭葆春, 李凌俊, 闫福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2-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日益提升,治疗牙龈退缩已经成为牙周科临床常见的患者诉求。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牙龈退缩,常见的手术包括游离龈移植术、带蒂瓣技术和双层瓣技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时,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上述术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根面覆盖效果不理想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这些不足陆续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来治疗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如改良游离龈移植术,即包含龈乳头及游离龈的牙龈单元移植,可改善受体区血供,提高根面覆盖效果,其针对轻度退缩的部位可获得良好的根面覆盖,同时可增宽角化龈和加深前庭沟,但应用于上颌美学区时可能存在术后牙龈颜色、形态不协调,美学效果欠佳的问题。牙龈瓣采用半厚-全厚-半厚的技术进行制备的改良冠向复位瓣,用于多颗牙牙龈退缩时,以退缩最严重牙为中心的改良切口设计的冠向复位信封瓣技术,可提高根面覆盖效果。不离断龈乳头,使龈瓣形成隧道,以容纳移植物的隧道技术及各种改良的隧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区的组织损伤,并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通过对各类术式的阐述和文献回顾,总结改良膜龈手术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并提出牙龈退缩的治疗方案建议,同时强调牙龈退缩的对因治疗,以达到稳定的根面覆盖效果。创伤小、疗效稳定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法是今后膜龈手术的发展方向。

  • 基础研究
  • 焦鹏飞, 王泽宇, 武和明, 姚思玥, 王慧琳, 姚恩惠, 张雨垚, 袁毅, 钟旖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12-2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NA表达变化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机制。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RT-qPCR)检测HNSCC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ERS相关蛋白,包括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水平;以500 U/mL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处理人喉鳞癌细胞系HN4细胞48 h,诱发HN4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反应,收集HN4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外泌体的miRNA种类,预测miRNA的靶基因,将巨噬细胞转染miRNA、与收集的外泌体共培养、并敲低巨噬细胞PTEN表达,以WB和RT-qPCR检测外泌体miRNA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L1)表达变化。结果 HNSCC肿瘤组织相比癌旁组织ERS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RNA测序及实验验证表明ERS的HN4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26a-5p表达上调(P<0.05);PTEN是miR-26a-5p的靶基因,miR-26a-5p升高巨噬细胞PD-L1表达水平,并下调PTEN表达(P<0.05);巨噬细胞与ERS外泌体共培养,miR-26a-5p和PD-L1表达上升,PTEN表达下降,p-AKT表达升高(P<0.05);敲低巨噬细胞PTEN表达,PD-L1表达上升(P<0.01)。结论 ERS的HNSCC细胞通过外泌体miR-26a-5p调控PTEN/AKT通路及PD-L1的表达。

  • 李莉芬, 韩俊力, 江龙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22-2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浓度氟化钠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成骨/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原代培养hDPCs,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氟化钠对hDPCs增殖的影响;选取合适浓度的氟化钠加入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诱导培养液中,对hDPCs进行体外诱导,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hDPCs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能力的变化,RT-qPCR检测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同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DPCs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低浓度氟化钠(0.1 mmol/L)在体外可刺激hDPCs增殖,高浓度氟化钠(5 ~ 10 mmol/L)可抑制hDPCs增殖(P<0.05)。选取0.1 mmol/L氟化钠体外混合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诱导培养后hDPCs的茜素红染色增加,成骨/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基因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同时在此过程中RT-qPCR检测出mRNA水平hDPCs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剪切x盒结合蛋白1(splicing x-box binding protein-1,sXBP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以及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表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出氟化钠混合成骨/成牙本质分化培养后细胞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p-eIF2α)、磷酸化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hosphorylated the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like ER-resident kinase,p-PERK)和ATF4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低剂量氟化钠促进人牙髓细胞的成骨/成牙本质分化并伴有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升高。

  • 临床研究
  • 常兴桃, 胡佳心, 石前会, 邵敏, 孙江龄, 白国辉, 罗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29-3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 孙凯, 施琳俊, 沈雪敏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36-4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755 nm调Q激光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后的复发率。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诊接受调Q激光或手术切除治疗的口腔黏膜黑斑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随访病史。将治疗后1年复发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长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间的1年无复发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57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41例患者接受了调Q激光治疗,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基线无显著差异。手术切除组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口腔黏膜黑斑的复发(0%),而调Q激光组有12例(29.27%)患者出现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治疗后6.08个月,复发与吸烟(P = 1.000)、胃肠道息肉(P = 1.000)、纵型黑甲(P = 0.187)、家族史(P = 0.552)、治疗次数(P = 0.567)或是否多发(P = 0.497)均无相关性。与手术切除相比,调Q激光治疗口腔黏膜黑斑1年复发的比值比为4.41,95%置信区间为1.27-15.24(P = 0.020)。手术切除组中有3例患者(18.75%)报告损害切除处出现凹陷和疤痕,而调Q激光组没有患者报告长期不良反应(0%)(P = 0.019)。结论 与手术切除相比,调Q激光治疗口腔黏膜黑斑的优势在于长期不良反应率较低,但复发率相对较高,在治疗前需与患者沟通两种方法的优劣,以助临床决策。

  • 王凯欣, 刘丰, 曾令芳, 刘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43-4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深度学习技术智能诊断龋齿和根尖周炎的效果,初步探讨深度学习在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 298张包含健康牙齿、龋病、根尖周炎的根尖片数据集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1 573张训练集图像,233张验证集图像以及492张测试集图像。通过多种神经网络对比验证,选择性能较好的MobileNetV3网络模型应用于牙病诊断,并通过调整网络超参数优化模型。采用精确率、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评估模型识别龋齿和根尖周炎的能力,并使用类激活热力图对网络模型性能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基于MobileNetV3网络模型的牙齿病变检测算法对健康牙齿、龋病和根尖周炎进行分类的精确率、召回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9.42%、99.73%和99.60%,F1分数为99.57%,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智能诊断效果。可视化类激活热力图也显示出网络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牙科病变的特征。结论 基于MobileNetV3网络模型的牙齿病变检测算法能够排除图像质量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满足口腔医学教学和临床应用需求。

  • 苏秋葆, 王宁祥, 张梅, 吴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50-5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牙周内窥镜(periodontal endoscope,PE)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的临床疗效及对牙周炎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牙周内窥镜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18年4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传统SRP治疗6周后复查仍有残留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 5 mm的牙周炎患者,进一步行PE辅助SRP(PE+SRP)。在传统SRP治疗后6周,PE+SRP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量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及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同时分别收集传统SRP和PE辅助SRP治疗即刻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传统SRP治疗和PE辅助SRP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牙周组织自我认知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以及牙科畏惧调查量表(dental fear scale,DFS)。结果 共纳入牙周炎患者23例,患牙486颗,832个位点纳入临床研究。PE+SRP治疗后3个月,各项牙周临床指标:PLI(t = 9.254,P<0.001)、PD(t = 50.724,P<0.001)、CAL(t = 22.407,P<0.001)以及BOP(t = 9.217,P<0.001)均显著改善;与传统SRP(VAS:2.48 ± 1.70)相比,PE+SRP(VAS:2.57±1.80)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无显著差异(t = 0.192,P = 0.850);两组牙周组织自我认知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 = 1.485,P = 0.152);同时传统SRP完成后OHIP-14的得分为(12.13±7.63)分,PE+SRP完成后OHIP-14得分为(10.26±5.25)分,两者无显著差异(t = -1.589,P = 0.126);传统SRP完成后DFS量表得分为(40.70±12.63)分,PE+SRP完成后DFS量表得分为(41.57 ± 12.61)分,两者无显著差异(t = 0.404,P = 0.690)。结论 PE辅助SRP治疗牙周炎患者残留牙周袋后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与传统SRP相比,PE辅助SRP对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没有负面影响,可以临床广泛推广。

  • 防治实践
  • 朱熙亭, 王浩, 朱卓立, 周敏, 李晨, 甘雪琦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57-6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根盾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联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and provisionalization,IIPP)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唇侧骨壁菲薄的上前牙残根,应用根盾术维持唇侧软硬组织丰满度,联合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恢复牙体外形及进行牙龈塑形。结果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患牙的形态与功能,应用根盾术后18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缺牙区唇侧软硬组织轮廓得到较好的保存,呈现出较佳的美学效果。文献回顾结果表明,根盾术的适应证为无保留价值的上前牙,且患牙唇侧牙体、牙周及根尖周组织健康且完整;根盾术可有效维持美学区种植体唇侧软硬组织轮廓,但关于理想根片的冠方高度及厚度、根片与种植体间间隙管理等技术细节尚未达成共识,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和组织学证据指导临床决策,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种植体植入及根片预备的准确性。结论 根盾术联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在美学区的正确应用有助于美学效果,长期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 综述
  • 熊净迪, 程兴群, 吴红崑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64-6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根面龋是老年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和未治疗率高,治疗难度大,可迅速进展引起牙髓根尖周病或残冠根,是老年人失牙的重要原因,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慢性病之一。因此,根面龋早期干预和防治非常重要。传统防根面龋牙科材料如氟化物、氯己定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其具有牙齿着色、再矿化及杀菌效率低下等缺点。近年来,一系列新兴防根面龋牙科材料如无机纳米材料、胶原交联剂等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新兴材料具有促进深部牙体组织再矿化、作用时间延长、黏附力增强等优点。未来防龋材料应根据根面龋的特点及应用人群进行设计,朝着简便化、高效化、低毒性方面发展。本文对目前防根面龋牙科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防根面龋牙科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促进根面龋的有效预防,改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刘秋萍, 姜秋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70-7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体吸收可分为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成熟乳牙的牙根吸收即为生理性吸收。病理性牙体吸收则包括牙内吸收和牙外吸收。牙内吸收也被称为髓腔内吸收,包括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牙外吸收始发于牙根外表面或牙颈部,可分为炎性吸收、替代性吸收、压力性吸收和侵袭性颈部外吸收等。侵袭性颈部外吸收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牙体硬组织丢失的病理性损害,通常从釉牙骨质界开始,在牙本质中周向或水平方向延伸,大多不侵犯牙髓。正畸、创伤、漂白、全身性疾病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均可导致侵袭性颈部外吸收。其临床表现通常为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部分均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因为在根尖平片影像中往往会误诊为龋病或牙内吸收,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牙齿颈部外吸收的情况,临床上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检查。对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会导致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疏忽或治疗不当,甚至造成牙齿丧失。本文就侵袭性牙颈部外吸收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发病机制、易感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文雯, 田宇阳, 谢旭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76-80.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是牙周组织再生的首选种子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PDLSCs还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特性,深入探究其具体分子机制对于牙周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归纳总结PDLSCs对各种免疫细胞的调控以及炎症环境对PDLSCs免疫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PDLSCs的异体移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从而提升牙周组织再生的治疗效果。现有研究表明,PDLSCs对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炎症刺激可导致其免疫调节特性受损。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体外细胞试验,缺乏对体内环境下PDLSCs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研究,基于细胞谱系示踪和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的体内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 短讯
  •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