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实践
李治晓, 楼婷, 柏晓玲, 陈苏, 郭世鸿, 杨曾桢, 肖昌亮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定老年口腔健康相关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年数据库,提取1990~2021年中国地区年龄≥60岁人群不同类型口腔疾病(恒牙龋齿、无牙症、牙周病和其他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相关数据,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其他口腔疾病仅纳入DALYs和患病率。计算老年人不同类型口腔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ASPR)、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和年龄标准化DALYs率(age-standardized DALYs rate,ASDR),采用 Joinpoint 回归模型通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性别与年龄组(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89岁、90~94岁、95+岁)的口腔疾病负担。结果 1990—2021年,中国老年人总口腔疾病ASDR和ASPR均下降,而ASIR略有上升; 恒牙龋齿的ASDR、ASIR和ASPR均显著上升,无牙症的ASDR和ASPR均下降, ASIR保持稳定;牙周病的ASDR与ASPR基本稳定,ASIR轻微下降;其他口腔疾病ASDR轻微下降,ASPR保持稳定。中国老年人口腔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女性总口腔疾病、恒牙龋齿、无牙症的ASDR、ASIR和ASPR均高于男性;牙周病的ASDR、ASIR和ASPR低于男性,女性其他口腔疾病的ASDR和ASPR均高于男性;总口腔疾病85~89岁、90~94岁、95+岁高龄组DALYs率和患病率上升,而其他年龄组DALYs和患病率下降;恒牙龋齿60~64岁组DALYs率、发病率和患病率升幅最大;无牙症95+岁组DALYs率和患病率上升幅度最高且持续上升,60~64岁组下降最快;牙周病90~94岁、95+岁组DALYs率和患病率均下降,70~74岁、75~79岁组DALYs率、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上升;其他口腔疾病负担分布相对稳定或变化幅度较小,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转移趋势。结论 1990—2021年,中国老年人口腔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龋齿呈显著上升趋势,无牙症呈下降趋势;牙周病趋势基本稳定;其他口腔疾病呈轻微下降趋势。需重点关注老年女性及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等脆弱群体的口腔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