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回顾分析采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的血管化骨肌皮瓣行上、下颌骨精确重建的病例,并评价术后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12月,94例患者术前通过虚拟手术计划模拟上、下颌骨切除手术,并通过比较供区骨与健侧上、下颌骨镜像的形态,对重建的上、下颌骨精确塑形。术中使用模型和手术导板再现术前计划,并将实际重建效果与虚拟手术计划结果进行对比。术后1年对患者面部外形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 94例术后随访显示重建的上、下颌骨均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实际重建效果与虚拟手术计划结果基本一致,术后CT与术前虚拟手术计划的匹配比较显示实际误差均在1 mm以内。术后1年患者对面部外形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 结合义齿修复,虚拟手术计划辅助的血管化骨肌皮瓣行上、下颌骨精确重建能重建上、下颌骨的理想外形和良好功能。
目的 研究不同根充止点下预备前牙单根管对常温流动牙胶充填质量和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 离体单根管前牙60颗,按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以不同根充止点(分别距根尖孔0.5 mm、1 mm及2 mm处)随机分为3组,均用0.06锥度MTwo镍钛器械预备至25号,采用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根管充填,记录充填物超填情况,X线片评价充填情况,透明技术染料渗透法观察根尖封闭情况。结果 在不同根充止点下预备后,随着根充止点离根尖孔距离缩短,虽然超填的根管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根充止点离根尖孔距离增加,欠填的根管数增加,其中根充止点离根尖孔2 mm组的欠填根管数显著高于离根尖孔0.5 mm组。根充止点离根尖孔处0.5 mm或1 mm,常温流动牙胶充填后微渗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根充止点离根尖孔2 mm组微渗漏距离显著增加。结论 根充止点离根尖孔0.5 mm或1 mm可提高常温流动牙胶充填质量。
目的 研究Xklp2靶蛋白(targeting protein for xenopus kinesin-like protein2,TPX2)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在舌鳞癌细胞株Cal27增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新鲜的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30例于液氮中保存,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PX2在舌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分析TPX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al27细胞TPX2的表达量,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转录水平,TPX2在3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23例患者的癌组织TPX2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t=3.254,P=0.002 9);在蛋白水平,TPX2在3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20例患者的癌组织TPX2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t=2.862,P=0.007 7),且TPX2的高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转染TPX2 siRNA 48 h可以抑制Cal27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凋亡细胞比例(F=342.9,P < 0.000 1),同时上调Cleaved caspase 3(F=46.98,P=0.001 4)、Caspase 3(F=33.35,P=0.002 7)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结论 TPX2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干扰Cal27细胞中TPX2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提示TPX2可能是舌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目的 探讨经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对完成修复1年的92颗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复查,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评价标准对全瓷冠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应性、对颌牙磨耗、继发龋、颜色匹配、牙龈指数进行评估,统计全瓷冠的存留率。结果 92颗应用3Shape 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1年存留率为100%,在边缘适应性、对颌牙磨耗、继发龋、颜色匹配、牙龈指数方面达到A级的分别为91.3%、98%、95.6%、96.7%、94.7%。结论 使用3Shape 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效果良好。
目的 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了解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菌及敏感的抗生素种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61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来源、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空腹血糖水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天数。结果 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均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颌下间隙,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链球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值及住院天数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糖尿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未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可以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噻肟,并根据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替硝唑等,最终依据药敏结果用药。
目的 分析颞下颌关节盘钙化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期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总结近10年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明确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钙化的患者2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关节区疼痛、开口受限,患侧后牙开颌,X线检查可见关节窝内钙化物存在。手术中发现颞下颌关节盘大穿孔,残余的关节盘硬化。病理检查可见大量致密的成熟胶原纤维增生,胶原纤维中可见钙盐沉着;可见软骨细胞增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并钙化。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钙化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X线及组织学检查,临床需与颞下颌关节髁突骨瘤、滑膜软骨瘤病等相鉴别。